中国网北京12月1日讯(记者刘佳)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特别是今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信息化对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更是不容小觑。临近2020年年末,今天,教育部公布“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情况。根据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52个贫困县已实现了学校网络全覆盖。互联网为实现“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起到加速作用。
“数字教育资源”点全农村覆盖
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从12.8%跃升到98.7%。其中,52个贫困县已实现了学校网络全覆盖,99.7%的学校实现了百兆带宽。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和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1060万台和1703万台。
实施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数字资源6948学时,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配套的资源达5000万条。
8200万人次高校学生或“慕课学分”
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慕课大学”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及大众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慕课学习人数达3.1亿人次,获得在线课程学分的高校学生突破8200万人次。
此外,为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在职业教育方面,全国共建成20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认定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疫情期间 3亿师生“云学习”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
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为世界各国在线教学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次疫情,以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