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杨娜 发自北京 12月29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中小学“厕所革命”在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亚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改厕。2013年至2018年共改造14.1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2019年启动实施“中小学校‘厕所革命’行动计划”以来,完成了6.7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数学校因粪污处理难未改厕外,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厕所基本达到了安全、清洁、实用的要求。同时,各地还同步解决厕位不足、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据了解,各地各校在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中,一是因地制宜解决改厕技术难题,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建设了水冲式厕所、施干封式卫生旱厕改造、探索使用了微生物降解等改厕的新技术。二是保障改厕资金等条件。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加大中央资金对中小学改厕的支持力度。地方教育、发改、财政、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住房城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形成合力,做好中小学改厕的项目审批、资金保障、粪污处理等工作。三是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粪污清运及处理、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保持环境卫生等厕所管理维护工作,深入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文明如厕教育。
刘昌亚表示,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保障了中小学生、在园幼儿的身心健康。厕所卫生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肠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卫生厕所建设补齐了农村中小学“厕所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这一短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