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之路,是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摸索出的教育发展之路,是立足课堂教学基础进行全方面体系化教育深度改革之路,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探寻出的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之路。
一、关注课程方案落实,优化课程建设
(一)做好区域搭台。康巴什区以落实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核心,谋划区域课改实施意见。坚持以素养为导向,通过校内研究、校际互动、专家指导,推动完善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需求,为学校提供业务引领支持,让课程真正为学生成长手机彩票网。
(二)鼓励学校唱戏。充分激发康巴什区各中小学办学活力,引导学校围绕核心素养提升,把课程内容系统地组织起来,力争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优化教与学方式,构建完善校本实施的课程育人体系,实现高质量育人。例如,康巴什区第三小学的“好孩子”课程体系,立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板块,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特点,采用“学科内整合”+“学科类拓展”两种推进形式,实现“拓展+特长”、“长课+短课”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三种课程实施形态,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关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实施
康巴什区扎实落实课标新理念,聚焦素养导向的教学,精准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教学策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通过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构建“真实问题为引领—自主尝试—合作发现—深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应用”课堂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科探究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康巴什区第一小学以“问题化学习”为切入点,实施全科实践、分步实施的推进策略,变“教师问”为“学生问”,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实现主动学习。
目前,康巴什区在“如何用教材教与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等项目的带动下,进一步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形成区域和学校示范引领典型。
三、关注教学评价升级,优化素养落实
(一)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制定《康巴什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出台《康巴什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康巴什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对完成校级达标的教龄满3年的一线教师,进行随机抽取、推门听课,区级课改达标课验收率达到73.15%、通过率达到79.03%。
(二)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学业务提升。以康巴什区未来学校为试点校,建设校内AI智能录播教室,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含:课堂语音、教学问答、S-T教学、教学流程、教学场景、教学轨迹、学习情况等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录课、智能观评课、智能教研,提供立体教师培训资源管理,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三)聚焦“双减”的评价改革行动。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优化,在教学实施、综合测评中关注学生参与度、过程性和多主体评价,形成教—学—评有机衔接体系。优化作业设计和专项测试,丰富评价内容与手段,从结果性评价转化为导向性、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激活培养学科思维、拓宽学科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考试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关注专业队伍培养,优化人才保障
(一)聚焦人才稳定培养。康巴什区以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为重点项目工作,立足教研员能力提升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研修、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名师及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新教师岗前培训效果提升及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六个模块,做好教师培养的梯队规划和趋势分析,切实把握不同层级教师群体的不同成长需求,出台相应的培养、管理文件,构建并储备高层次教育人才后备库,打造科学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聚焦教研质量提升。制定区级《常态教研工作机制》、《教研员培养五年规划》,下发《手机彩票网加强和改进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在教研制度、教研内容、教研方式、教研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区、校两级教研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开展“订单式”、“蹲点式”常态教研与“专题化”、“拓展式”主题教研相结合的综合教研安排,精细日常研修、深化主题研究、凸显学校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师一特的教研文化。
(三)聚焦数字化校园赋能。落实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利用大数据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丰富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做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用。
从区域整体推进到学校个体不断突破探索,从破解教育教学“痛点”、“堵点”到以课改撬动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再提升,从规划在前、层层深入的顶层设计到锁定课堂不断深化的学习变革,康巴什区的课程教学改革路上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课改经验,为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手机彩票网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奠定了坚实基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