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同学们把爱党爱国之情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在西北工业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宋保维深情寄语毕业生。
多年来,西工大始终以“铸国之重器、育国之栋梁”为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形成了特有的“总师育人文化”,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国防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自主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科技领域输送了以“军机三总师”歼-20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直-20总设计师邓景辉等为代表的32万余名毕业生,素有“总师摇篮”之美誉。
浸润式教育引领学生“立大志向,入主战场”
在西工大校园,有一尊引人瞩目的雕塑:一名勇士,双手捧着锋利宝剑。这座寓意为“为国铸剑”的雕塑诠释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之魂。
“源源不断地为国防军工领域培养、输送总师型人才,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是我们的政治使命。”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海鹏说。
西工大创设“蓝天翱翔”等400余门国防特色课程,深入开展国防军工教育,构建入学至毕业全覆盖的价值塑造育人链路,打造特色化思政教育品牌,实现浸润式国防军工文化熏陶,引导学生心系祖国,献身国防,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西工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翱翔名家讲堂”“百名总师讲思政课”等思政教育品牌,首创“大国三航”课程思政校企联盟,用特有的“总师文化”中所蕴含的报国精神激励学生奋斗拼搏,锻造为国铸剑本领。“百名总师讲思政课”先后邀请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ARJ21飞机总设计师陈勇、C919基本型总设计师韩克岑、CR929型号中方总设计师陈迎春等50余位杰出校友来校讲课,深受学生喜爱。
每年秋季开学,公共选修课“大国三航”总是“一课难求”。这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航空学院、航天学院、航海学院等9个学院共同打造的课程,通过讲授与“三航”领域相关的科技发展史、重大贡献和标志性成果,西工大人爱国奋斗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
“大一刚入校选修这门课非常必要,尤其是聆听总师们的成长成才经历和奋斗历程,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激发了对国防军工专业的热爱和报效祖国的热情。”2021级航空航天类学生王思毅说。据统计,西工大培养的学生中,超40%投身国防科技领域,超70%投身国家重点行业领域,超99%的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打分“满意”。
国防特色专业体系锻造学生为国铸剑本领
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第一型航空吊放声呐、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第一台静电悬浮综合实验系统……多年来,西工大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作出重大贡献,书写了新中国的多个第一。
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西工大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太空环境材料物理等科研攻关,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3个“超过80%”勾勒出西工大全要素协同、全链条人才培养的国防特色:在校生中超过80%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大飞机、探月、深海等重大科研项目;超过80%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来源于国防军工领域;超过80%学生赴国防科研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和科研工作。
多年来,西工大始终将手机彩票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手机彩票网国防科技工业、手机彩票网国家现代化建设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夯实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根基。学校加强“三航”传统优势专业的内涵改造和优化升级。在全国首批开设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强化系统工程、控制、信息等优势专业交叉,引领航空宇航技术与产业发展。注重工理融合,立足当前“卡脖子”技术和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建立新兴工科专业。近5年,主动布局设置柔性电子学(全国首个)、海洋工程与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12个本科专业,逐步形成支撑引领、交叉融合的西工大特色专业体系。
依托A+学科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西工大设立“黄玉珊航空班”“陈士橹飞天班”“黄震中海洋班”,着力构建“本—硕—博”衔接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国防军工领域未来的学术大师和型号总设计师。来自“黄玉珊航空班”的高世瑾同学设计、制作C919航模,主持1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参与申请3项专利。
西工大与100余家国防军工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全覆盖的大学生军工院所实践训练体系,组织学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赴大院大所实习实践和社会实践。针对新型航天飞行器对轻质高温金属结构材料的迫切需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防预研项目支持下,材料学院2019级本科生马彪在教师指导下,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性能TiAl合金及其热成型工艺,成果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关键耐热结构部件。
聚全校之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2020年,西工大成为全国首批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设置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类3个“强基计划”班,2022年获批新增全国首个航空航天类“强基班”。
“我们的‘强基计划’重在手机彩票网国家需求,面向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科技前沿和‘卡脖子’技术所蕴含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发挥特色优势,注重模式创新,提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能力。”王海鹏说,聚全校之力为“强基班”定制一流培养方案,重构一流课程,配备一流师资,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探究式教学。
在全方位的优势资源和平台支撑下,“强基班”学生成绩表现突出。其中,应用物理学“强基班”学生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参与度100%,获国家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6项,省部级30项,申请专利2项、软著2项。2020级应用物理学“强基计划”学生肖楉瀚,现主持在研1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短短几年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3+1+N”本研衔接培养模式,是西工大结合自身实际的新实践。“3”为本科强基学习阶段,夯实学生基础学科能力素养;“1”为本研衔接学习阶段,引导学生熟悉学科前沿基础;“N”为研究生(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习阶段,支持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国家重大重点科研创新活动。
“除设立奖学金和国际交流专项支持外,‘强基班’所在学院还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本科阶段动态进出机制。”王海鹏说,对大四学生实施本研衔接转段培养,提早一年选学研究生课程,毕业后可直接转至本校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阶段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2023年,聚焦“新工科”建设,西工大成立未来技术学院,聚焦“智慧三航”系统与设计、信息与控制、材料与制造、动力与能源四大方向,瞄准智能技术赋能未来“三航”领域的前沿性、颠覆性发展,以本研衔接的形式,培养引领未来“三航”发展的总师型人才。
“我们要逐步深化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完善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将‘总师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和‘第二课堂’,继续提高学生深造率和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说。(本报记者 冯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