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滑,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引发社会担忧。为贯彻落实国家手机彩票网体质健康教育的指示与精神,余杭区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从区域顶层设计、学校教学教研、学生评价体系、协同共育机制出发,联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通过区域主导树标准、因校制宜抓活动、动态激励促习惯、家校社结合强氛围,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稳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解决问题的特色做法与经验
(一)“三优”先行:区域主导树标准
余杭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手机彩票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手机彩票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及时出台体育改革方案,引导和督促各校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生体质促进和干预工作,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评价考核的一个版块内容。
在此基础上,余杭区指向学生全面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从2022年起全面实施教育高品质发展“优教”“优师”“优研”行动(以下简称“三优”行动),赋能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研生态孕育,全力推动余杭区教育高品质发展。
在“三优”行动框架下,体育教育以体育“优教”、体育“优师”、体育“优研”为抓手,通过区域层面画框架、立标准、抓督导,促进体育教育高品质发展。
一是体育“优教”:从“规范课堂”到“标杆课堂”。抓住课堂这一体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实施体育“优教”行动,包括夯实基础的“规范课堂”子行动、提升质量的“品质课堂”子行动、创建品牌的“标杆课堂”子行动三个循序递进的阶段。就第一阶段而言,当前已组织由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组成的评估督查组,突击检查进入全区中小学,对体育课堂教学规范情况进行入校调研与督查诊断,敦促与指导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规范开展、科学实施。
二是体育“优师”:从“璞玉工程”到“美玉工程”。抓住教师这一体育教育的第一资源,实施体育“优师”行动,针对体育教师引才、育才、用才问题,建立体育“优师”五级发展体系,实施“璞玉—琢玉—润玉—良玉—美玉”工程的体育“优师”五级培养体系,激活“学校—片区—区域”三级培养主体,为区域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体育“优研”:从“雏雁学校”到“头雁学校”。抓住教研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体育“优研”行动,以区教育研究院为领雁,带领全区学校开展体育科研,依托全区教研体系,培育一支体育教研队伍,孵化一批体育教研课题,促进各学校在体育教研上从“雏雁”成长为“头雁”。
(二)以研促教:因校制宜抓活动
一是常态化教研,提高体育备课水平。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前提,教师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助推器”,因此,余杭区高度重视全区常态化教研机制的建立,要求各学校做好集体备课、专项磨课和专家引领教研。
集体备课,定期交流。各校落实常态化集体备课,针对教学情况、学生情况等,进行定期交流,以凝聚智慧,共同解决相应问题。有的学校定期有组织、有导向的召开体育教学研讨会,针对某一节体育课或某一个动作教学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对学生体质状况的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身体机能所面临的挑战,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多元化锻炼策略。
主题研讨,统一要求。各校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结合本校突出问题,落实好主题研讨,提高专项磨课成效,促进个别教学疑难问题的攻坚解决。有的学校将每周四确定为体育组教研日,每周根据本周课上出现的问题确定教研主题,针对专门的项目进行磨课交流,以统一方法。教师通过主题研讨,实现了各班教学方法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思路的清晰程度,同时有助于学生在不同年级都能保持统一的练习方式,提高课堂练习成效。
专家引领,精准补短。各学校积极引进专家资源,发挥专家力量,推动学校体育学科建设,带领学校体育教研有序开展、扎实落实。有的学校切实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高教研成效,该校在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将近阶段遇到的问题归纳汇总,提炼出共性的内容,再从中萃取主题,并以问题为驱动、活动为载体,围绕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新教师在名师的引领下充分研讨每个项目的最优练习方式,提高了短板能力,实现了备课质量的提升。
二是个性化定制,提高体育活动效能。课堂与活动是体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余杭区要求各学校针对本校校情、学情,“个性化定制”本校体育活动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化、科学化的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发展。
关注学生情况,重视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学校密切关注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提高体育活动设计的灵活性,满足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有的学校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阳光集训”活动,学校通过上一季度模拟测试发现,本校学生的50米短跑成绩以及足球绕杆成绩相对薄弱,于是根据全校体质健康模拟测试成果,及时调整薄弱项目。上午大课间活动由原来的体操改为耐力跑和冲刺跑,下午则不仅增加了足球绕杆次数、短跑次数,还对各年级活动区域与项目进行了优化。效果立竿见影,短短两周时间,学生体测的成绩突飞猛进。
保障锻炼时间,重视活动场地的高效轮转。针对部分学校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派驻指导组,与学校一同制定场地轮转方案,确保每位学生均有充足的锻炼时间与训练场地。如,五常中心小学每天上、下午都会在固定时间开展30分钟的课外活动,上午组织学生集体跑操,由班主任老师随班管理,下午组织学生练习体质测试项目,由体育教师进班进行专项技术指导。为解决困扰学校已经的运动场地限制问题,区教育局派驻指导组与学校教研组一同设置了分时段、分场地的项目化练习方案——跳绳和仰卧起坐安排在一个场地,足球绕杆单独放置于一个场地,跑步、耐力、坐位体前屈拉伸排布于另一个场地。以四年级为例,四年级的大课间练习分为三个场地,每个场地的班级达到一定的练习时长就轮换到下一个场地进行练习,依次有序轮换交替锻炼,确保各班在下午的活动时间能完成所有项目的训练。
提供运动菜单,重视运动时空的七维拓展。余杭区鼓励各校进一步拓展运动时间、运动空间、运动方式,通过体系化、整体化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运动菜单,促进时时运动、处处锻炼。有的学校推出“七维训练法”,在不同的时间(早、中、晚;工作日、节假日)、不同的地点(家、校、社区)全面实施,尽最大可能增加学生运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2小时。
(三)以评促育:动态激励促习惯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树立健康意识,保持运动习惯,需要一定的评价反馈和激励机制,以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激发运动热情,调动运动积极性、主动性。因此,余杭区秉持动态性、发展性、激励性原则,从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出发,点面结合构建体育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育,帮助学生习惯养成。
一是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制度和复核抽测制度,建立健全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档案;逐步优化抽测方案,确保抽测方案的科学性;科学设计公示制度,保证评价公示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标准化测试的组织与管理,使测试结果公正有效。此外,以数据为依托循因施策,建立精准化、个性化的动态长效机制,让抽测数据“活起来”,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二是面向学校、教师、学生,设置各类体育教育类奖项,在全区范围内营造重视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三是以案例征集、评选的方式,鼓励各校积极创新,探索校本化的、趣味性的、卓有成效的体育评价与激励办法,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目前已涌现出“动态赋码”行动、代币评价行动、运动小达人行动等具有显著特色且成效良好的激励评价做法。
动态赋码行动。该行动是指依托数智赋能,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质健康检测系统,根据模拟体测数据以及体育老师课堂测试数据,将学生体测项目细化,每个项目根据体测数据标准生成动态素养码,单个项目达到100分标记为绿码,90分到100分之间的标记为黄码,低于90分的标记为红码。在教室内专门设置动态素养码可见区域,所有学生都能看见自己的当下数据,并明确努力方向,实现动态提升。“赋码行动”有效地鼓励了学生积极运动,学生逐渐养成了自主锻炼的习惯,任何场地、任何时间,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孩子运动的身影。
代币评价机制。代币评价机制是学校为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小红花作为代币物,运用代币对相应目标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的激励系统。指向技能的奖励:用代币制奖励运动水平。单项得分90—100,奖励3朵小红花;80—90分得2朵小红花;70—80分得1朵小红花。阶段性测试数据反映出学生一阶段学习的成果,为教师组织下一阶段学习任务布置提供依据。指向习惯的奖励:用代币制培养运动习惯。教师布置每天需要运动打卡的任务,由家长监督学生按要求完成,并及时做出评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指向分层的奖励:用代币制激励补偿训练。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同学因先天因素无法达到满分,可通过课间找体育老师加练得到代币,各个项目都可以通过学练增量得到补偿性奖励。
运动小达人行动。该行动是指面向学生、教师、班集体等不同主体,学校设置了月度最佳体育达人奖、最佳进步达人奖、体育帮手达人奖、体育达人月度最佳班集体奖、体育年度达人奖、体育达人年度最佳班集体奖等多种多样的奖项,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质健康锻炼,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促进了班级集体荣誉感的提升。
(四)协同共育:家校社结合强氛围
家校社三位一体合力共育,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挥体育育人功能的最大效能。因此,余杭区抓住亚运会契机,重视以家校社共育,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关注健康、积极运动的浓厚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梳理健康观念,养成运动习惯。
一是宣传健康教育理念。抓住杭州亚运会重要契机,在区域新媒体平台上、社区场所中,加强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理念宣传,营造全民运动氛围;学校则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发布体育健康知识,开展健康运动主题班会,组织体育运动亲子活动,增强学生和家长关注健康、积极运动的意识。
二是支持家庭亲子运动。各学校根据学生和家长实际,布置体育活动类家庭作业,由家长协助或监督学生完成;同时,体育老师针对个别学生布置体育定制式作业,实时跟踪评价,激励学生回家继续加强练习,达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三是整合三方体育资源。进行跨部门沟通与协作,探索体育馆、青少年宫等公共场所对全区学生的开放机制,丰富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类课程的开发与开放,要求学校加强对社会体育资源的利用;最大程度利用社区中体育俱乐部、基金会等社会资源,举办适合学生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鼓励各学校的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积极参加活动与比赛,并下沉到学校中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校级比赛,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二、问题解决的成效与社会影响
在多方努力下,通过“三优先行”、以研促教、以评促育、协同共育,我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70%左右,实现了逐年提升的目标。同时涌现出一批体育名师和高效课堂。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乐享课堂,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形成,家长的观念也得到改变,不少学生家长在课外时间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且在校园举行的足球赛、篮球联赛等活动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身影。
体育关乎孩子的健康,关乎每一个家庭。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目的。余杭区继续将追求更精准的体质健康测试方法、更有效的区域体育教育实施方案、更优质的体育教学、更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更浓厚的区域体育运动氛围,有效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供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