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组织开展的首届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和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结果正式公布。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特殊教育扩优提质的积极行动,是提高特殊教育育人质量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高质量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就是着眼教育公平,加快推进优质特殊教育普遍惠及每一名特殊儿童青少年的重要保障。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整体看公布的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案例和融合教育教学案例,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凸显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实践成果。当前特殊教育已经进入了提质增速的发展阶段,更加迫切的需要站在特殊教育课程育人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方式改革。本次遴选出的优秀案例重点体现了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和融合教育学校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特殊学生成长规律的经验做法,突出体现了教师在坚持尊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帮助特殊学生最大限度全面与多元发展的典型案例,彰显了适宜融合的理念和发展方向,呈现出普特融合协同育人的融合教育良好发展生态。
二是多层面展示特殊教育整体育人成效。从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看,遴选的成果既有盲校、聋校、培智学校,还有孤独症学校等特定障碍类型学校的优秀教学案例,同时也看到多数都是扎根一线教学多年的特殊教育教师,他们扎根一线、默默耕耘、改革创新。从融合教育教学案例看,既有区域和学校融合教育制度机制建设、融合教育管理、融合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学、融合教育班级管理、融合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等内容,也有学生层面科学评估、方案制定、教学支持、融合成长及转衔辅导等方面的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展示了融合教育实践的探索和成效。
三是广泛汇集特殊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从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看,此次遴选的案例涵盖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五类特殊教育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案例。从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看,入选案例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这些案例从地域分布上看既有一线城市、东部地区的实践案例,也有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的实践探索。这既展现了本次遴选展示对各地区发展情况的兼顾,也展现出不同地区在推进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上因地制宜、适宜融合发展的广泛性,展现了在推进融合的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普遍共识和探索实践。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对新的需求,教科研部门要主动作为,促进形成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健全特教教研机制,立足扩优提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县级以上教研机构应配足配齐特殊教育教研员,提升支撑能力”。教研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是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专业支撑。特殊教育要快速提升教育质量,就必须建立具有研究、指导、手机彩票网职能为一体的特殊教育教研体系,健全特殊教育教研机制,努力构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和融合教育学校为基地的特殊教育教研工作格局,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主动参与市区级教研,强化校本教研,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教学改革。
二是抓好关键环节研究,突出全面育人。本次展示活动在内容上强调在“教-学-评”一体化框架下落实特殊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引导广大特殊教育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教学与特殊学生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评估、教育教学、学习环境创设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全链条营造特殊教育高质量育人良好生态。教科研部门要以本次基本功展示活动为契机,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研与培训,指导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明确特殊教育课程的定位、性质、目标及其与课程整体育人之间的关系,指导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开展整体性教学设计,积极探究不同类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把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情境性真正统一起来,切实提高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效益。
三是创新特教教研方式,发挥助推作用。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特殊教育教研的助推作用,切实了解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增强数字化对特殊学生成长各阶段的赋能,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培养,创新信息技术赋能特殊教育场景应用,努力实现精准差异化教学,为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创造更多新动能。
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和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自本届始两年一届,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开拓了途径,搭建了平台。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和融合教育学校育人能力,用勇于改革的创新行动,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 孙颖)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