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中国传媒大学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

培育传媒英才 奏响时代强音

2024-11-12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我想做有温度的国际传播,为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力量”“我想利用现代传媒,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中国传媒大学留言墙上,学生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愿望。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手机彩票网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手机彩票网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立足手机彩票网舆论工作需要,中国传媒大学全面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将“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奋进足迹镌刻在党和国家传媒事业的发展进程中。

  落实立德树人 壮大主流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气势磅礴的声音响遍中华大地。播音员齐越以无比自豪的声音进行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实况转播”,在人民广播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直到今天,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里,齐越先生的雕像依旧静静伫立着,鲜花簇拥,时常有师生来此瞻仰。每到新生开学,播音专业的学生们都会来此宣誓,上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学校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各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说:“学校实施思政课改革3项举措,即开展分类教学、开办试验班、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打造思政课教学‘特区’,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结合手机彩票网战线“走转改”活动,学校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构建“大思政”格局,协同推进育人模式优化升级。今年,学校60余支社会实践队伍、400多名学生奔赴20余个省份,将“行走的思政课”开设在祖国大地上,让学生在笃行实干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

  “中国传媒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建校70年来,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与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将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奋力谱写‘强国建设、中传有为’的崭新篇章。”廖祥忠说。

  讲好中国故事 加强国际传播

  一只猴子,能闯出什么名堂?

  “谁能告诉我,给悟空制造痛苦的那个‘皇冠’是什么?”“金箍棒为什么会从耳朵里掏出来?”为了玩好《黑神话:悟空》,外国网友们开始认真打听这只“猴子”的故事和身世。

  “一开始,我们也没想到会这么火。”《黑神话:悟空》过场动画导演、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专业毕业生无言(化名)说,“这种东方审美的作品在许多外国人看来很新鲜。某种程度上,游戏爆火也客观推动了中国动画出海。”

  如何更好地发出时代强音,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传媒大学认真思考、提前布局。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学校在国际传播、全媒体信息传播、国家治理等领域,运用多语种专业优势,形成了以传播和文化研究为特色、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并重的学科建设思路。

  此外,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手机彩票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发挥历史优势、学科优势和平台优势,以建设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为牵引,高质量建设国际传播科研平台,汇聚国内学界和业界力量,创新设立“国际传播白杨班”。

  “我们以高水平、宽口径、多元素养、复合能力为培养理念,以国际传播为锚点,以人工智能和区域国别形成双重支撑,兼顾理论与实践、兼重人文与艺术、兼容社科与理工,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信息传播人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际传播白杨班”副班主任任孟山说。

  数据显示,自2022年首次招生以来,“国际传播白杨班”共有在校生182名,其中博士生66名、学硕生89名、专硕生27名,形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国际传播后备人才队伍。

  把握时代脉搏 推进媒体融合

  近年来,位于校园东南角的国重大楼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为何叫“国重大楼”?“因为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办公、科研、实验等的专用场所,也是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基地。”一名学生告诉记者。

  走进国重大楼,5G广播发送和接收系统、赛事转播的“云平台”、虚拟仿真手机彩票网播音员……一系列智能化设备令记者眼前一亮。

  在媒体融合技术与智能传播应用研究区,一名研究人员紧盯可视化数据,调试着AI智能体社会传播仿真系统。实验室副主任张远介绍,这套系统结合最新的复杂网络时空演化技术,可以复现社交媒体传播现象,预判未发生事件的态势,并迭代测试各类传播策略,帮助实现更精准有效的沟通与传播。

  在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媒体带来崭新机遇和重大挑战。学校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

  2018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实施“四个一批”专业建设,即“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重点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批”,全面推进专业优化调整。抓住交叉学科作为新门类的重大契机,在自主增设信息传播学和数字艺术学两个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全面布局面向智能传媒的交叉学科。聚焦舆情与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化学科交叉,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大力推动计算广告、计算传播、智能影像等二级学科和重点专业方向建设,加快构筑体系完整的智能传媒领域研究方向群,推动学校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跨越。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表示,媒体融合是一场大变革,学校始终将“传媒特色”当作立校之本,坚持融之有“道”,在教育改革创新中把握“定盘星”;坚持融之有“术”,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建设“大平台”;坚持融之有“效”,在融合教学实践中练就“真本事”;坚持融之有“法”,在部校共建、协同育人中培养“新人才”。(本报记者 张欣)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