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全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作视频会议发言材料之四

培养创新人才 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2013-12-27 来源:教育部收藏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宋维明

  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历史赋予农林高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任的精神。

  高等农林院校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责无旁贷,肩负着传承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的重任。

  二、创新培养机制,为促进生态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北林人胸怀祖国生态环境建设事业,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进生活、学习各个角落

  近400种植物装点美丽校园,实习林场建成国家森林公园,开设近40门绿色文化、生态文明类公选课,让学生身心浸染“绿色”。《令人憧憬而困惑的生态文明》等一批推广生态文明的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2.学科与专业建设一体化,“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推进协同育人

  林学等特色专业推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环境生态建设需求重新定位,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科研与实践能力训练贯穿始终。建立“梁希实验班”,为生态环境建设事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新办专业加强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探索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生长点,与企业、行业共建合作育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进国际合作,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名校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推进亚太森林网络留学生培养和国际林业网络课程建设。

  以办学生满意的本科教育为目标,建立入学需求和毕业满意度相关联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以及“招生、培养、就业”三联动机制。

  3.“善思明理,知行合一,引领生态文明”,践行实践育人

  继承和发扬“把精彩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育人经验。鼓励学生苦练林业野外工作基本功,“磨意志、长精神”,培养志存高远、献身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理想情怀。

  构建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基础、综合、创新”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绿色文化传播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如“现场实践型”、“工程训练型”、“科研课题型”等。

  坚持生态文明实践不断线。相继形成大学生“绿色咨询”、“绿桥”和“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等品牌活动。联合全国50余所高校,开展“国家自然保护区考察”、“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调查”、“农村水资源调查”等大学生实践考察活动;深入百余个农村及社区开展环保调研和绿色咨询;率先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校园农耕项目;种植首都大学生青春奥运林2千余亩。

  三、依托科学研究,推进成果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1.利用雄厚的科研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难题,加强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把最新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及时应用到生态环境建设中。

  2.依托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大力普及和发展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知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3.科研反哺教学,为国家环境生态建设输送领军型人才。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设学术前沿选修课。实施“211”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学术创新为导向的资助体系,为创新型人才破土而出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