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陇中大山,已是寒气袭人。可在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中心小学,教室里却暖意融融。这学期初,这所乡村学校搬进了新建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通了暖气,孩子们再也不为过冬发愁。
在这个新建成的学校里,有一间名为“梦想课堂”的教室,教室里6个人一组,每人配置了一台平板电脑。二年级小学生郭欣瑜最爱在这里上课,因为在“梦想课堂”,她能“看视频、听音乐,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老师去过北京,同学们去过哪个城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一天,“梦想课堂”的话题是“你去过哪个城市,这个城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后,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去大城市的见闻。
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争着讲述自己去大城市的所见所闻。而从发言看,大部分同学只能讲讲到过哪个景点、看到了什么,对具体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打开桌上的平板电脑,通过搜索,欣赏不同城市的风景,同时,也了解了城市的历史文化。
“梦想课堂”是会宁县农村学校专门建设的一个开放式教学平台。在这个教学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台平板电脑,电脑里有相关课程的各种资料。“梦想课堂”的内容全为开放式话题,每个同学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同时,老师教授学生掌握在网上自己搜索知识的方法,通过自己挖掘,进一步拓展知识。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梦想课堂’,通过开放式的话题,激发学生去探究,进而教会探寻知识的方法。”在会宁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汪自仁看来,“梦想课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培育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的确给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窗”。
汪自仁介绍说,在会宁全县,已经有69所小学建设了“梦想课堂”,在农村,中心小学以上的所有学校也都实现了全覆盖。每个“梦想课堂”建设需要15万元,其中10万元由上海的一家基金会赞助,县财政配套5万元。
不只在会宁,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普及,甘肃民族地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在河西走廊东口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偏远的教学点上,孩子们都能使用数字教学平台,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抓喜秀龙乡代乾教学点远离天祝县城。从天祝县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张拉毛东智就来到这个教学点执教。从1988年入职,一干就是20多年。
一直以来,教学点上老师少,张拉毛东智上过所有小学开设的课程。由于教学点离县城和乡镇远,生活不便,这些年,张拉毛东智照顾了小家和大家,一年到头总是在忙绿。
近年来,随着教学点办学条件的改善,张拉毛东智渐渐发现,自己承担的课程少了,同时,上课时身边又有一个“好帮手”。他说的“帮手”,正是远程教育数字资源。
张拉毛东智承担全校的音乐课,他不但要教汉语歌曲,同时,还要给学生教藏歌。他只会几首校园歌曲,可孩子们希望能唱最新流行的歌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自己没地方学,也教不了学生。这让他很为难。
自从教学点安装了数字教学的设备和电脑,张拉毛东智只需要打开资源平台,就能调出各种新歌,里面还有伴奏,这样一来,学生们可带劲儿了;同时,为了教好藏歌,他经常去县城买些新出的光盘,自己在电脑上先学,学会了再教给学生们。“音乐课上,学生们跟着光盘唱,学起来更快,唱歌再也不走样了。”张拉毛东智说。
除了音乐,张拉毛东智还带藏语文课。多少年来,上藏语文课最突出的问题是有些学生会说不会写,而有些则会写不会说。这两年,教学点上配置了学习藏语的点读机,藏语文课程都在点读机里,学生们跟着点读机学习,不但认识了字,口语发音也很标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数字信息资源真是解放了老师,给我们很多帮助,也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学得又好,还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张拉毛东智高兴地说。
近年来,甘肃省建立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手机彩票网平台,面向全省中小学师生提供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同时,甘肃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手机彩票网平台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手机彩票网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农村学校普遍受惠。
在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看来,“利用远程数字教学资源,是弥补乡村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保障”。他认为,甘肃乡村教育硬件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对于普遍存在的优质教师紧缺的问题,甘肃已出台一系列支持乡村教师计划,正吸引着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扎根乡村、奉献乡村教育,再加上遍布乡村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农村教育的软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将不再是难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