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柳斌杰
为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五年前,党和国家颁行的教育规划纲要,把“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作为六大保障措施之一列入奋斗目标,并且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就要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达到法定目标。纲要实施之初,有人担心难以实现,放了“空炮”。然而五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看准了的事情说到做到,我国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连创历史新高,2012年达到4.28%,2013年达到4.3%,2014年达到4.15%,尚未完全统计的2015年,继续稳中有升。经费保障是办好教育的硬实力,数字背后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教育战线的艰苦努力。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巩固提高还需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提高基础能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增强信心
教育规划纲要颁行以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来看待,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上至中央、下至百姓,都有舍得花钱办教育、培养下一代的决心。由是,我们教育经费投入就有了思想基础,工作上也就有了力度,累计投入10万亿元,年均以16.5%的速度增长。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政府率先确保基础。一是国家出台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指导全国落实“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规定,确保投入到位。二是分省核定教育支出比例、合理分解了目标任务,以便落到实处。三是扩大财政教育经费的来源,从税收、地方教育附加、土地收益计提教育资金等三个方面增收教育经费。四是建立财政教育投入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好的省份给予奖励,调动省级投入的积极性。在多方努力下,国家财政性教育支持占比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上,在财政总支出中占比16%,是公共财政支出的第一大户。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扩大教育经费来源。社会投入是发展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民间有巨大的潜力,是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的途径,世界各国都有此道。一是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可以出资、捐资、投资办学,也可以合资、合作、互补办学,分类管理、政策扶持,调动民间投入492亿元投入教育,年均增长快于财政的16%,而达到了18%;捐资办学收入达157亿元,增强了教育实力。
第三,建立合理分担机制,多方面筹集教育经费。教育费用分担是个通行的原则,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由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已经成为基本政策。明确了中小学手机彩票网性收费项目、标准、幼儿园保教费和住宿费相关规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在全面治理乱收费、限制学费收取比例、救助困难学生、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的基础上,稳定了合理分担机制,高校中个人分担达到25%。个人分担占了教育经费总量的10%左右。
第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了监督,提高了效益。五年来一个突出的成绩是千方百计完善了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巩固了4%的目标,形成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中央高校生均拨款制度、提高地方高校拨款水平、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等一些长效机制,保障了教育经费实现倍增,年均增长最快的达到30%以上。与此同时,国家加强了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使用监督、责任监督,日常监测与经费执行统计公告相结合,重点对经费数据定时统计分析,严查预算安排、管理使用、执行绩效等重点情况,增强了各级政府和学校的经济责任。
以上成绩不仅是改善了当前教育的经济保障,也为今后的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将在支持我国教育迈上新台阶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根本性作用。
二、总结经验,巩固提高
回顾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实现大增长、保障水平大提高的历史性变化,有许多经验和做法都是值得总结的。单从巩固提高、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一些好的经验值得认真推广和坚持。主要有五点。
一是认识要到位。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业、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定要在思想上明确、行动上自觉。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之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国家谋求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采取有效措施给以确保。只要认识上到位,工作上就能做好。许多地方这几年财政状况并不好,但都保证了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就是他们落实教育经费优先的原则,“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牢牢树起来了。
二是依法办教育。教育经费中的财政投入要不低于GDP的4%,这是我国法定的目标,也是唯一写进国家法律中的投入标准。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落实,依法办教育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这在履行各级财政的法定责任,在促使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政府严格依法办事,也带动了其他方面教育经费的投入。
三是标准当先行。标准是预算的基础,也是经费核定的依据,没有标准就无法衡量多少、贫富、优劣。教育行政部门这几年细化了经费核定标准,从校舍建设、设备采购到各类教育的生均拨款,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使教育投入精准化。这对各级经费投入起到稳定增长作用和比较效应,地区差距明显缩小。
四是机制是保证。教育投入要稳定、要增长,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去支撑,制度化就是最好的长效机制。这几年所形成的投入机制、保障机制、分担机制、救助公平机制和预算、管理、监督、公开等制度,都是非常有效的机制,从多方面保障了教育经费筹措、管理、使用,绩效评价的全程控制,使社会感到教育经费投得放心、用得满意,增强了信任感。
五是管理须严格。财政部、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多项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从落实管理责任、严肃财政纪律、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部控制、坚持反腐倡廉等方面,三令五申防范资金乱用,组织了专项治理、专项检查、专项审计和定期督查、定期巡视、定期公告,保证了教育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这也是获得更多投入的重要前提和提高资金效益的有力措施。
三、重视问题,再开新局
虽然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已经达到历史新高,保障水平与五年前亦不可同日而语,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挑战还是严峻的,需要继续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是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贫困地方的办学条件、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学前教育经费、高中阶段的经费保障、职业教育的投入等,都还存在缺钱的问题,该保障的保障不了,制约这些环节的发展。
二是4%法定目标的巩固仍要下功夫,随着GDP增速放缓、财政减收等问题的出现,政府投入也有不确定因素,而已攀高的教育经费投入指标近两年业已出现下滑,即使达到4%,也不能满足教育需求,财政投入强度还要只增不减。
三是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政策尚不完善,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出资办学、投资办学没有相应的鼓励和支持的办法,没有有效的补偿机制,制约了社会力量投入办学的积极性。
四是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依然存在管理不善、铺张浪费、违纪违规、变相乱收费等群众意见较大的问题。资金开支标准、管理责任也有不明确、不落实的现象。
为此,我建议“十三五”期间还要紧抓不放,保基本、建机制、开渠道、严管理,把教育投入总量增加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作为两个重点去抓。加大资金投入、使用、管理、绩效评价的力度,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经济政策,统筹使用各类经费,生均拨款标准化、工程费用项目化。落实中央手机彩票网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要求,划分中央和地方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完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规范教育转移支付、加强省级统筹,拉动各方面增加教育投入。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使用要更加合理,突出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惠人民的要求,从机制上解决公平性、普惠性、持续性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纪律,强化内部监督和审计监督,把每一分钱花好用好,用人民的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