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研学旅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2016-12-19 来源:教育部收藏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手机彩票网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以大力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综合实践教育、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中的重大作用。

  一、深刻认识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加强中小学实践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必须看到,社会观念在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念在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教育环境条件在变化,无论从教育系统,还是社会系统看,支撑和保障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日益成熟。

  《意见》深刻阐明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性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

  道德养成教育。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确社会进步的方向,培育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情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进步,引导中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育中小学生的国情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走进祖国名山大川,走进革命圣地,走进改革开放现场,引导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中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现场”,走进历史“现场”,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心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践行之志。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培育。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着力加强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体系建设

  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合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不同年级的课程资源是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按照《意见》提出的“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的要求,与各部门密切合作,加快建设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体系。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建设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建设地方课程基地,推动研学旅行资源课程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文化、旅游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基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根据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

  建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主题化。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建构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实现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主题化、系列化。

  建立课程资源网络,推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网络化。要以建设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基地为依托,积极推动各地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建设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三、努力健全研学旅行组织实施和管理体系

  按照《意见》提出的“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的总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1.部门统筹机制。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必须尽快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

  2.安全责任机制。研学旅行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3.经费统筹机制。各地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减免贫困家庭学生的费用。

  4.组织实施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确保中小学校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在研学旅行中,可充分发展家长委员会在组织、协助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5.课程教学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研学旅行活动,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中小学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统筹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到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6.教育评价机制。各地要把研学旅行实施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中小学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评价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成效,并逐步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7. 引导宣传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立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广泛开展研学旅行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培育、认真挖掘和提炼研学旅行的先进典型,及时向社会、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志勇)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