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国家连片开发贫困县、省级重点扶贫县;全县有中小学校46所,在校学生5.5万人;2015年10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一年来,我县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将劳动教育工作要求落小、落细、落实。
一、前阶段主要工作
出台了工作方案,确立了“1359”工作策略。举行了全
县劳动教育实验工作动员大会和启动仪式,明确了“一把手工程”责任主体。召开了劳动实验基地建设推进会,强化了劳动基地标准化建设。组织了基地建设专项督查、推进工作半年督查和劳动课程落实情况督查活动。建立了简报制度和集中研讨制度,已编发简报3期,已举行集中研讨活动3次。发动了学生暑假劳动大体验活动,巩固、推进了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示范校创建工作,积极做精做优 “猪(猪场)—沼(沼气池)—菜(菜园)—店”(校园小超市)“安仁模式”。构建了“六个一”劳动教育活动课程组织模式。建立并实施了学校劳动教育管理、教师劳动课教学、学生个人劳动教育三个层面的评价机制。
二、前阶段主要收获
1、认识有升华
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现象明显转变。各学校普遍能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同部署、同督导、同评价;广大家长逐渐认同劳动教育意义,能积极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参与必要的劳动实践活动;社会力量愿意支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工作。
2、课程有落实
国家课程要求基本落实。“三至九年级‘社区手机彩票网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周各一节,高中阶段学校每学年安排一周‘劳动技术教育’和一周‘社会实践’,‘社区手机彩票网’以校外时间安排”等要求落实比较到位。
“一校一品”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各学校结合实际,实行开门办学。聘请一些掌握体现安仁传统文化的能工巧匠担任校外兼职教师;邀请他们进课堂传经授艺,参与开发地方课程。安仁县实验学校的“米塑”、“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及“小学综合实践有效开展之研究”已成为我县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的成功范例;安仁县豪山中心小学校本劳动教材《豪峰茶制作》有山区特色,针对性强,简便易学。
3、基地在普及
在校内,“安仁模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学校基本完成校内基地建设;全县已有4所学校成功创建为省级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示范校,6所学校为市级示范校。其中,安仁县清溪中学校园内已拥有蔬菜园、沼气池、花卉苗圃、猪场、豆腐坊、校园超市等实践基地,生均基地面积达20余平米。
在校外,依托“部门协同”机制及“参与建设、资源共享、联合挂牌”等方式,已落实挂牌劳动实践基地50个,切实弥补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不足问题,拓宽了实践领域,增强了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劳动技能培养的多元化。
4、途径有突破
与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以自愿申报方式将校园保洁、花木修剪等相对简易安全的劳动任务承包给学生,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良好局面。
与全县各类创建工作有效结合。把劳动实践融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国家森林模范城市、“美丽安仁?洁净乡村”以及“和美社区”“卫生之家”“幸福家庭”等创建活动之中,培养青少年“事事总关心、时时爱劳动”的自觉行为。
突出学段、年龄特点,将劳动实践融入家务劳动、自我手机彩票网劳动、社区手机彩票网、公益活动以及工农业生产之中。小学生以家务劳动、自我手机彩票网实践为主,初中生以社区手机彩票网、自愿者公益活动实践为主,高中生以社会调查、工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为主,营造“人人可劳动、时时有劳动”实践体验环境。
三、当前突出困难
1、认识不足。社会各界和教育系统内部仍有对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够现象,从而影响持续推进。
2、投入不足。基地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活动组织器具添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
3、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目前,各学校劳动教育师资以非专业(专长)兼职教师为主体,稳定性不强,整体水平不高。
4、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全国或全省统一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基层学校尤其期待更具科学性、更有指导性和促进作用的评价机制。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1、促进均衡发展
尊重差异,兼顾学段、城乡,加大推进力度,力求劳动教育实验工作在城乡各学校有均衡的发展,扭转当前部分学校“等待、观望”态度和薄弱局面。
2、促进深入发展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扎实开展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广大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态度;创新抓好师资培训,全面提高全体劳动教师的职业敬畏感与工作成就感。
3、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善的基地体系。校内、校外、社区、家庭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使基地建设制度更健全、空间更广阔,使基地利用通道更便捷、效果可预见。
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要实现“国家课程为主导、地方课程为补充、校本课程显特色”建设目标,要象阳光体育大课间一样建立劳动活动课程,并确保进课表、进课堂、进常规。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要求、凸显劳动课程特点、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实验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我们必须放眼未来而立足实际,将工作做细、做实,才有可能收到实效,才有可能确保长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