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寄语
希望国家更加强大,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希望教育均衡发展,乡村学校的师生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仲威平
寒露时节的黑龙江秋意渐浓。
伊春铁力市工农乡中心校教师仲威平已穿了一个多月的秋衣秋裤,多年的风湿病让她的着装一直走在季节的前面。“夏天穿秋装,秋来着冬装,从来没穿过裙子。” 因为常年骑自行车奔波在乡里,因为风里雨里落下的老寒腿,即使在最爱美的花样年华里,仲威平一直都是长衣、长裤。
1987年,仲威平到铁力市工农乡兰河村小学教学。整个学校就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4张课桌、8把破椅、一张老式办公桌,一块黑板用粉笔分成4部分,用于4个年级的教学。
夏天蚊虫叮咬,锄草修窗;冬天生煤炉取暖,门上钉着草帘子。仲威平是教全科的老师,是学校全能的勤杂工,更是孩子们全天候的保姆。
1998年,教学资源整合,兰河村小学撤并,但还有14个贫困、单亲、弱智无人照料的学生无处安置。
看着14个眼巴巴的孩子,仲威平的腿怎么也迈不出教室。“我留下来吧。” 兰河村小学被保留为教学点,一句承诺又是10多年。
寒来暑往。仲威平坚持了24年,在乡村土路上骑行10万公里,报废了4辆自行车,差不多绕行地球两圈半。
播种希望。2011年,仲威平带着最后8名学生并入铁力市工农乡中心校,兰河村教学点自此成为记录这位乡村女教师的青春记忆。
爱的奉献。老师,勤杂工,保姆,妈妈,仲威平用流转的岁月送出了一个又一个农村娃。
单亲、贫困、智障、留守,围在仲威平身边的大都是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挂心、操心、用心,仲威平的心思一门扑在这些孩子身上,自己的儿子反倒成了“被遗忘的对象”。
和断臂父亲相依为命的庞运发是个智障孩子,记忆力差,刚教过的知识,转眼就忘。仲威平用了两年时间教他学会了乘法口诀,十几年一直带在身边,别人都以为是她自己的孩子。
2013年,在“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会上,作为特邀嘉宾的庞运发为亲爱的仲老师献上了奖杯。在仲威平的协调下,一家企业赞助了庞家一台插秧机。如今,18岁的庞运发学会了开插秧机,今年播种的时候挣了7000块钱,已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成就一个孩子,造福一个家庭;成就一个家庭,造福整个社会。”仲威平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孩子,改变着家庭,改变着社会。
2013年6月,铁力市成立了“工农乡仲威平爱心工作站”。“仲老师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总是找些事来做,工作站成立后,仲老师更是忙得脚打后脑勺,她是我们学校的骄傲,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铁力市工农乡中心校校长郑亚文说。
工作站吸引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大家组织各种活动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感情抚慰、日常技能指导、学习辅导和生活救助。
“现在全校60名在校生基本都能享受到资助。”看到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得到关爱,仲威平很是开心。她告诉记者,最近一批4000件的救助衣物已经发放,多出的衣物孩子们都送到了附近的养老院。“得到爱,传递爱,让孩子在感恩中懂得回报。”仲威平总是通过身边的小事来教育孩子们。
5月3日,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50名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仲威平当选。“这是所有荣誉里最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仲威平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我会认真参会,积极建言献策,把基层的心声带到中央,履行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和重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回学校,为农村教育事业作出更多的奉献。”仲威平说。
看着从前的苦孩子长大成人是仲威平最大的收获和幸福。“一句话一件事,或许就影响了一个人。”52岁的仲威平在乡村教育的讲台上走过了30个年头。现在,各级宣传部门、工会、教育部门组织的报告会、宣讲会上,都会出现仲威平的身影,在这个特殊的讲台上,她用朴实的事迹感染着更多的人。
“每年六七场的报告会,有时候一走就是一个月。”仲威平用乡村教师的经历、共产党员的使命,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人生的大课堂上,用自己的故事,影响着各行各业的人们。(本报记者 曹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