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牢记嘱托

为“学生的引路人”引路

——北京市八一学校回访

2017-10-16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团队在南京理工大学微纳卫星实验室进行电性星组装。 傅悦铭/摄

“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出征。

  25年前,北京市八一学校45周年校庆时,68届校友习近平给母校送来一幅工艺画。画面上,一艘在大海上远航的巨轮,正鼓起金色的风帆全速前进。

  2016年9月9日,当老校友习近平再次回到母校参观校史展览时,他边走边看、边问边忆,感慨道:“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同母校保持着联系。”

  不忘引路人

  “你是六班的老师,教英语的英语老师,后来呢,你当校长了。”这是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徐顺意说的话。一年后,回忆起被当年的学生点名时的情景,已是满头华发的徐顺意笑得像个孩子。

  那天在现场,很多人都被老学长对母校的深情感动了。“座谈开始之前,总书记的第一个动作是鞠了一躬。”八一学校党委书记牛震云回忆说,“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总书记多次深情地回忆起当年曾经严格要求过他、保护过他的老师。所以这一躬,首先感谢的是八一学校老师的仁爱之心,以及一视同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说,八一学校给了他自学的能力和兴趣,从而让他能够在插队后顺利考上清华大学。他认为,许多让他受益的思维方式,比如思辨、实事求是、站在群众中间,都是八一学校始终在坚持和传承并由老师们教给他的。”

  参加座谈会的所有人都记得,总书记说:“今天我再返校园,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实际上我走上社会后,不管在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在我的潜意识里,有很强烈的母校情结。”总书记还说:“我后来感觉到我自己的知识,百分之二三十是学校给我的,百分之七八十是我自学得来的。而我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老师们教给我的。”

  学当引路人

  “在看孩子们制作的小卫星时,总书记对孩子们说,你们很了不起,我上学时,也就组装个矿石收音机。”八一学校校长沈军回忆说,“老学长不光看孩子们的演示,还看了孩子们的笔记,夸一句‘很工整’,并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小卫星发射时别忘了通知我一下’。”

  几个月后,当孩子们研制的小卫星“八一·少年行”发射成功时,得到通知的老学长果真给孩子们回了信,勉励孩子们勇攀科学创新的高峰。

  总书记还跟教师谈了很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观点。那天参加座谈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陈延军回忆说:“讲话中,他提到了很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观点,并用实例进行阐述。比如,教书育人是快乐的事;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怎样的人等。”

  就是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向全国教师发出了“做学生四个引路人”的明确要求:“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勇当引路人

  八一学校是聂荣臻元帅创立的一所有着红色光荣传统的学校,八一学校是总书记的母校。喜悦与兴奋过后,八一学校在今天这个时代应当担负何种责任的思索,渐渐成为全校师生肩头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今年,八一学校组织师生赴延安市和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并力所能及地开展了一些教育扶贫行动。在继续坚持河北阜平支教的同时,学校发起成立了“八一教育协作体联盟”,联合全国各地包括老少边穷地区在内的18所学校,结成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协作体,鼓励联盟内学生树立为国学习的崇高理想,共同探索适合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模式与途径。

  在学生小卫星项目首星飞天之后,八一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7家单位,联合成立了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计划整合全国各地优质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开展国内外航天科技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培训,探讨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新模式,让孩子们有更丰富和更宽广的体验平台。同时,学校正围绕小卫星项目建立一系列航空航天科技的课程。

  沈军说,在学校课程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这么做是想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通过学校给孩子们提供的学习和体验平台,让他们更早地接触到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模式,接触到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混合学习,同时也让他们更早地体验当今世界的日新月异。

  最近几年,八一学校的学生一直通过参与五地六校活动,了解聂荣臻元帅军事国防科技各方面的成就,了解部队的独特文化。沈军说:“我们感觉到,要把这种精神内化到孩子们的心中,需要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投入到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的体验和研究中来。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作为红色学校培养的学生,今天为什么学习、今后能为国家发展做什么?如果将来我们培养的学生,能自觉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国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那我们作为学生引路人的使命才算达成。”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