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夯实民族复兴的人才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纪实

2018-09-04 来源:《光明日报》收藏

  暖心寄语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习近平

  初秋,北京。第一次用布条打包行囊,第一次在雨夜里徒步4个半小时、20公里……一堂特殊的雨夜拉练,让“迎难而上,风雨无阻”成为3000多名清华本科新生进入人生新阶段的重要一课。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在与师生的亲切交谈中阐述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途径和方法——从“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再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言之谆谆,寄托着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也为“更好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擦亮了底色。

  学以立德,课程、教材建设擦亮底色

  化学家来上思政课,该怎么讲?

  在复旦大学教授孙兴文的课上,他从18至19世纪外国科学家制备单质氟的探索,一直讲到20世纪投身国防建设的我国科学家事迹。一门《有机化学》课,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课,受到学子追捧。

  “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内涵,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重要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为支撑的本科课程体系。”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如此解释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根本。6年多来,这一根本遵循渗透在各级各类教育的课堂上、教材里,为学子擦亮人生底色。

  课堂是树人立德的主要渠道。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各级各类教育积极探索“人生大课”。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专业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专项,支持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与素材,探索专业课教学隐性与显性德育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16开本的课本疏朗大气、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引人入胜,从去年9月投入使用后,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受到了不少学生老师的欢迎。与“一纲多本”时期的教材不同,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的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灌输,课程背后都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专业课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真正教会我们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刘宇告诉记者,“这样的学习解渴!”

  师以育德,教育队伍建设筑牢根基

  秋日的清华园,碧空如洗。新生报到日一早,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首届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邓俊辉就来到了迎新站点前迎接新生。

  这个学期,和清华园里其他138位“学术大牛”“教学名师”们一起,邓俊辉接过了“新生班主任”的重担。

  “受惠于当年老师的教诲和培养,欣喜于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突破和升华,没什么理由不把班主任这份工作用心做好。”已经第三次担任班主任的邓俊辉直言教书育人“魅力无穷”,“‘教书育人’应是全方位的,在课堂之外更需要与学生充分交流,担任班主任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难得机会。”

  立德树人,教师队伍是关键。6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各级各类教育成效显著。

  理想信念根基不断筑牢。浙江大学实施“育人强师”全员培训计划,组织教师赴革命圣地接受教育,已累计培训教师3900余人。该校还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选聘高层次人才担任青年教师职业导师,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挂职岗位锻炼,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体制机制保障日益健全。西安交通大学推出研究生导师“八要”“十不准”立德树人行为引导机制,把2018年确定为导师队伍建设年,推行立德树人履职情况自查机制,强化失范必究的落实机制。

  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江苏省淮阴中学努力发掘自身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竖起脊梁担事”的学校精神传统,提升师德、激发活力,逐渐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博学严谨、具有现代素养”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文以养德,校园文化建设涵育品格

  在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一提起传统文化,学生们津津乐道、热情高涨。学校的数字国学体验馆,成为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

  借助“互联网+”,该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情景教育教学设计,开发实施诵读、节日、礼仪、书法等传统文化数字资源课程,集体验、学习、传播、检索、应用于一体,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

  立德树人,文化滋养是抓手。6年多来,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重视青春底色与青年趣味,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培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肥沃土壤——

  同济大学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同济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校师生排演校园版舞台剧《江姐》《同舟共济》,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同舟共济的校训精神,引导师生成为革命精神的守护者和实践者。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党的理论与政策宣讲团、组建了师生记者团,利用校内外媒体平台、校内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激发全校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重庆市实验中学将巴南地区的梆鼓舞引入校园,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项目。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除了跑步、做广播操以外,还有全校同学齐跳梆鼓舞的锻炼项目。

  ……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连续25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2018年发布的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抽象的数字变为一个个带着温度的人生选择,闪烁在个体融入时代洪流的协奏曲中。

  “要去,就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北京林业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大学生志愿手机彩票网西部计划”志愿者古丽米热告诉记者,在同事口中,她有一个绰号,叫“爱笑的小米粒”:“我将真正扎根基层、扎根新疆,为自己、为国家创造价值,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本报记者 邓晖)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