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是教师的职业生命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日益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教师作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专业发展程度决定其立德树人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日前,为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部出台系列《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专业发展》((以下简称《指导标准》)是系列指导标准之一,属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中新增设的培训课程门类。该指导标准与同时发布的师德修养、班级管理等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同为通识性课程,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使得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完备,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完善,课程内容更加科学精准。
《指导标准》是国家、省、地(市)、县(区)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参考,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教研机构以及中小学设置手机彩票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开发和选择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中小学教师规划个人专业发展和自主选择培训课程的根本指南,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体呈现如下特征:
一、研制科学规范
《指导标准》是由教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历经长达4年左右的时间,经历科学研制、专家论证、试用验证、修改完善和征求意见等重要环节,最后由教育部统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研制工作遵循科研现行、尊重实践、重在实用的原则,先后参与研制的专家学者、培训人员、一线校长教师人数达数十人,接受深度访谈的优秀教师近百名,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小学教师数千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样本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科学研制过程。《指导标准》以教师专业化为大的政策背景,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为理论前提,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任务及实践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教师实际工作为逻辑基础,全面开发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学习、专业实践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秉承先进理念
《指导标准》的研制及编写,紧扣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工作应有属性,秉承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导向、分层实施的科学理念。
落实师德为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属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指导标准》将高尚师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注重教师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作为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核心素养,引导教师结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增强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职业魅力。
突出能力为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加深与拓展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指导标准》通过系统、分层、有针对性的培训专题,力求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促进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认识和掌握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快速成长为“四有”好教师。
立足学生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指导标准》立足学生为本,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设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专题,旨在通过教师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学生发展规律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凸显实践导向。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教师既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教授知识技能,又要在具体的、多样的、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育人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更好地实现。《指导标准》以实践为取向,按照教师工作的实践逻辑,突出培训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期更好地手机彩票网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实践。
强化普遍和分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既面向所有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又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实际需求,重视普遍培训、强化分层实施。《指导标准》力求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依据教师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三、尊重固有特性
《指导标准》将教师职业特有的属性作为促进专业发展的基本遵循,自始至终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任务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和选定。
职业的专业性。教师职业是一项极有专业性的职业,具有多种固有的专业属性。教师只有经受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方可完成好教师职业角色。《指导标准》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作为最根本的遵循,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专业理念,拓展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
学习的终身性。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在迭代更新,大数据、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极大加快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教师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职业,应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教师的学习要与时俱进。教师不仅在职前进行系统学习,职后也要持续学习,通过终身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保证自身持续发展。
发展的阶段性。当今社会,教师专业化仍然是时代强音,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任务,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目标。《指导标准》既能满足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需要,也能引领教师朝向更高阶段发展。
四、内容系统完备
《指导标准》在科学严谨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合理设计指标框架体系,确定教师培训目标、开发教师自我诊断的“发展水平级差表”、设计与教师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培训课程、提出相应的实施要求,整体结构紧凑完整,内容体系系统完备。
框架清晰,目标明确。《指导标准》将教师专业成长置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之中,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为依据,主要参考《小(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 “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研修”三个一级指标,作为培训课程总体框架。每个一级指标分解为相应的三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关键项,也是培训主题模块。培训目标的确定、发展水平诊断描述、培训课程设计都基于二级指标进行。
层次鲜明,便于诊断。为给学员提供便于判断自身专业发展现有水平,选好选对适合自己的培训专题的依据,《指导标准》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层次研发了“发展水平级差表”,方便教师进行自我诊断。发展水平诊断以行为描述的方式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贴近的行为描述,以此诊断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发展水平诊断的结果,可以作为选择培训课程的依据。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课程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些专题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着重关注教师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同时将实践中的案例融入其中;一些专题侧重于实践案例的分析与展示,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技能,也将进行一定的理论提升。每一类专题采取形式多样的手段途径,包括专题讲座、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
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为实施好培训工作,《指导标准》根据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和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培训各有关方的职责及责任,加强培训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强调培训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有关要求。重视培训资源库建设,着力培育专兼职培训者队伍,强化培训效果的评价和运用,增强培训实效性。
总之,《指导标准》的印发实施,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提高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要求广大教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初心,永远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布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