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中心学校正式“兼并”兰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石明文也成为合并后的学校校长。
小学“兼并”初中,小学校长担任中学校长,这样的改革举措显然有点让人不适应。一年来,这桩发生在西固区的“兼并”事件,成为兰州市“一体化办学”改革的一件象征性事件,也成为当地人们津津乐道的教育话题。
石明文虽然厉害,但他是没有行政级别的小学校长,到初中当校长显然不合“规矩”。
“规矩是人定的,深化教育改革就应以问题为导向,大胆探索。”西固区教育局副局长达朝万告诉记者,为了打通行政壁垒,解决现实问题,区教育局向区政府提出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的建议。这一建议与西固区探索“一体化办学”的行动方向一脉相承。于是,河口镇中心学校与兰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的围墙被拆除,两校合为一校;没有了行政级别差异,石明文顺利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
一年后的11月初,石明文坐在记者面前,从容而淡定:“取消了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我们小学校长当中学校长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而这次“合并”也将该区“一体化办学”从同学段学校“一体化”推进到跨学段的高难度“一体化”。
合并后的学校依然是两块牌子,但由一套领导班子统一管理。石明文将小学的管理理念带到了九年一贯制学校,而且打破教师既有的年级差异,初中、小学教师重新“洗牌”,打通使用,优秀小学教师也可以到初中上课。
借助小学发展之势发展初中,一年时间,成效显著。今年新学期,兰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就迎来了不少“回头客”,以前转学到其他学校上学的学生陆续又回到了这里。
“优质校兼并薄弱校,目的是整合教育资源,打破薄弱校的办学困境,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西固区教育局局长张达如是说。
其实,这只是西固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西固区区委书记张国一告诉记者,西固区2014年在全省率先打破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聘任制、竞聘制、交流制、任期制、津贴制。各中小学校长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办学实际和岗位需求,面向省内外择优选聘,竞争上岗。每届聘用期为3年,在同一学校连续受聘满两届原则上要交流,满3届必须交流。统计显示,西固区今年竞聘校长4名、续聘校长10名、交流轮岗校长18名、解聘校长6名。
“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还不够,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活力。”张国一的话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
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校长褚占辉就因为这样的机制脱颖而出,因为成绩突出,由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的一位初中校长竞争上岗成为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这所高中名校的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任柳泉中学校长李海崇,也是从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办公室主任岗位直接竞聘担任学校“一把手”的,他上任半年就瘦了10斤。
“正是因为摘掉了校长的‘官帽’,打破了级别限制,真正的能者就有了更多机会通过竞争脱颖而出。”达朝万说,由于取消了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西固区相应地实施了津贴制,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为各中小学校长每人每月发放600元-1000元不等的津贴。
副区长苏旭表示,这一举措推行只有一年,但成效已经凸显,主要表现在3点:一是有效推动了“一体化办学”;二是打破了市、区属人才交流障碍;三是有利于学校布局调整。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西固区打破教师现有管理体制,实行教师“区管校用”制度,将全区教师隶属关系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随时调配教师,并且建立教育教学绩效奖补制度和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
其实,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西固区早在2007年就率先在全省实行了中油集团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第三中学与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的“一体化办学”试点工作,将两校进行了管理、资源、教学、教师、学生的深度融合。
试点前,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共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仅有181人,而200米之外的兰化三中初中部人满为患。两校合并后,统一面向覆盖片区招生、统一编班、教师统一排课、教研活动统一进行。
“正是借助兰化三中的名校效应,第九十九中学所在片区流失的学生逐渐回到了原来的学校。”张达说。
2014年,兰炼一校初中部与兰州市第九十二中学实行“一体化办学”;2015年,此项举措延伸到小学,兰炼一校小学部与福利二小开始“一体化办学”。
经过多年实践,西固区逐步探索出“一体化办学”、“两个独立”(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财物管理)、“四个不变”(学校原有名称不变、编制不变、建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和“五个深度融合”(管理融合、资源融合、教学融合、教师融合、学生融合)的成功经验;通过“并、调、名校办分校及集团化”等模式,将临近8对学校进行了合并,将16所不足百人的农村完全小学调整为隔年招生的教学点,在城区设立东部、中部和西部片区教育集团,在农村设立东部和西部片区教育集团,集中各校优势,组团发展。
无独有偶,兰州市安宁区采取的是“联片办学”模式,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共同体”,联片学校实现了教育资源一体化、特色课程共享、教师有序流动等长效机制。
白银市白银区则按照“城市学校+农村学校”“老校+新校”方式,按照学制相同、风格相近、地缘相邻的原则,组建了7个“教育发展联盟”。在教育发展联盟内,强校带动弱校、城市学校带动农村学校,强弱互补,共同发展,实现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用优质学校的优势资源和师资拉动薄弱学校,强校带弱校一起发展,减少了“择校”现象,有效地破解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难题。这是甘肃省部分区域教育改革探索的一大亮点。
“教育是长期事业,不是政绩工程,政府必须持之以恒给予关注和重视!”西固区区委书记张国一话语坚定:办好一方教育,首先领导重视最重要,其次抓教育要有目标有方向,“西固区就是要打造西部教育名区”!
“成为教育名区,需要有优质的学校,优秀的校长、教师队伍!”张国一认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就是为了建设更好的教育生态,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未来奠基。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真正激发校长办学、教师从教的活力,让更多执着于教育的专业校长成长起来,推动甘肃教育内涵发展。(中国教师报记者 韩世文)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