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决策。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校长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为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和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普及水平持续提高
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2.47万所,在校学生3970.06万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7%,比2012年增长了5.3个百分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已超过世界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接受了高中阶段教育。2016年在农村高中阶段学校(含镇区和乡村)就读的学生占全国高中阶段在校生的48.52%,其中,在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全国普通高中学生总数的53%。另外,还有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高中就读。
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本保持普职大体相当。中职学校布局遍及绝大多数县区,所开设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十二五”以来,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3000多万名毕业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四部门出台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以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等教育基础薄弱、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为攻坚重点,实现到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的总体目标。教育部还同中西部10个省份签署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备忘录》,建立了部省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持续提高,有力地巩固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升,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6155亿元。2015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共财政教育预算事业费支出超过10820元,比2010年增长139.93%。生均公用经费支出达到2923元,比2010年增长172.73%。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中央财政资金共投入270多亿元用于普通高中学校校舍改扩建、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体育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惠及1800多所普通高中和近千万名学生;投入200亿元用于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同时投入10.34亿元用于教师素质提升。
目前,全国有33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建立了中职生均拨款制度,有21个省份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实施学校建设项目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我国高中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资助体系日益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了完善的高中阶段学生资助体系——普通高中教育实行以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地方政府资助为主,学校资助和社会积极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资助、社会资助和顶岗实习为补充。
近5年来,我国共资助普通高中学生4226.91万人次,资助金额622.85亿元;共资助中职学生8269.30万人次,资助金额1621.24亿元。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达到在校生的20%,西部地区达到30%,助学金标准由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又免除了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中职教育资助政策已覆盖超过90%的学生,有19个省份实现了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全覆盖,全国中职助学金覆盖近40%的学生,助学金标准从1500元提高到2000元。
高中阶段资助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为农村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在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普及水平的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始终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普通高中在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共同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实施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了学生发展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并建立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机制和学习困难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帮扶机制,努力为农村学生和特殊群体提供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中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大提高。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3%,超过70%的中职毕业生入学时为农村户籍,毕业后超过90%的学生在城镇就业。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断提高,提升了全国技能劳动者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例,改善了劳动力就业结构和供求矛盾,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本报记者 焦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