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发展全局,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着力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切实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力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一、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
风雨70载,教师队伍建设开天辟地,锐意进取,走过了筑牢基础、开拓进取、提质增效的历史进程;壮丽70年,教师队伍建设攻坚克难,成就卓著,书写了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傲人业绩。
(一)筑牢教师队伍建设坚实根基(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快速建立适应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党和政府从创建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制度机制、培养培训等基础工作入手,抓重点抓根本,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加快创建管理体系。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宣告成立,负责管理全国教育事务,从此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中央与地方分类统筹分层管理的全国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体制。1950年至1952年,国家相继出台各级学校的暂行规程,初步建立了基本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大力兴办师范教育。1951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由师范大学和独立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及初级师范学校构成的师范学校系统,初步确立了我国师范院校培养各级教育师资的基本方略。
三是全面推动培训工作。1951年,教育部下发《手机彩票网中小学教师进修问题的通报》,对各级政府筹办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业余学校、函授学校等进行了制度部署。教师培训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中央政府统筹管理、以各地方为主的教师培训体系基本形成。
(二)开创教师队伍建设全新局面(改革开放初至21世纪初)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党和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举措,推动教师教育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教师管理的综合改革,确保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卓著。
一是强根基、补短板,完善教师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强化教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计划的系统性建设。颁布教师法,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编制制度、教师职称制度,实施“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出台《国务院手机彩票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和各类专项政策,从根本上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调布局、优结构,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之初,在恢复和重建师范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力度。198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并相继出台《手机彩票网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师范教育层次由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的“旧三级结构”向硕士研究生、高师本科、高师专科“新三级结构”转型的结构调整方案,并实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三是提待遇、强保障,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保障教师待遇,通过立法明确教师法律地位,通过设立教师节提升教师专业地位,通过提高工资标准、统一设立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等保障教师收入,通过分类指导、聚焦重点、奖补结合的政策措施保障乡村教师等不同教师群体的工资水平,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三)谱写教师队伍建设时代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教师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谋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一是更加突出教师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肯定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以及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把教师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体力量,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将教师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提升到空前高度。
二是更加优化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相继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手机彩票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从哪里来”到“到哪里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教师工作的根本遵循。
三是更加凸显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手机彩票网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手机彩票网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印发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师德违规处理办法,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师德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四是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打好教师教育振兴战,在严控师范类院校更名、扩大师范生公费教育规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国培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源头上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是更加完善管理制度。近年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校长园长标准,以标准为引领,全面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并联合有关部门印发《手机彩票网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手机彩票网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手机彩票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手机彩票网能力。
二、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书写了特色鲜明的光辉历程。迄今,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政策体系和教师教育体系,教师队伍社会地位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创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成就,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教师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70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强化教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计划的系统性建设,涵盖各级各类教师工作的全方位、全领域政策框架基本建成,构建了中央有宏观政策、部门有专项措施、地方有具体举措的政策网格结构和衔接机制,牢固形成了一套更加健全的指导和保障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教师教育体系日臻成熟
新中国教师培养经历了独立封闭师范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师范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等发展历程。教师培训实现了从无到有、恢复重建、改革扩展、全面转型和协同发展,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学校五级培训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参与,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我国举办教育硕士专业的院校有144所,在校生人数达6.94万;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的院校有395所,在校生人数达158.58万;举办师范类专科专业的院校有420所,在校生人数达77.88万。
(三)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
70年来,我国始终加强教师培养力度和教师供给工作,教师规模取得了跨越提升。截至2018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共有专任教师1673.83万人,相比1949年的93.43万人增长了17.9倍。各级各类教师队伍规模实现了大翻番。
(四)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7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师资配置实现了大改善。从1949年到2018年,全国各学段生师比都有了大幅提高。中小学45岁及以下教师数量在相应学段占比总体稳定,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教师职称结构也实现大优化。目前,全国已有9854名中小学教师(含180名幼儿园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普通高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幅提升,正高级教师比例由1991年的8.88%上升到2018年的18.25%。
(五)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将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队伍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一大批优秀杰出教师和先进教育组织相继涌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学历合格率大幅提升,其中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1978年的9.8%提升到2018年的99.86%,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1978年的45.9%提升到2018年的98.41%。近年来,上海连续两次参加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中国教师的专业表现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六)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升
70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013年至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16.2万亿元,年均增长7.9%,一直是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同时调整优化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连续多年超过50%,促进了教师地位待遇的提升。同时,国家教师荣誉制度不断健全,“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设置,让教师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关注。
(七)教师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
随着大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教师融入国际教育交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空前提升,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世界先进知识、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近5万名专兼职中国教师在全球149个国家(地区)的500余所孔子学院和千余个孔子课堂上,致力于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推动文化互鉴。在国际评价中,我国教师代表在“教师教学国际调查”多项指标评比中稳居世界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和教师教育中心,充分彰显了我国教师队伍在国际教育舞台上扮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放眼过去,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壮丽辉煌;展望未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正扬帆起航。过去70年,成就与经验相伴;奋进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兴国必先强教、兴教必先强师。立足新时代,聚焦新矛盾,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一)坚持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坚持遵循历史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中国本土、放眼国际大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和客观要求,纵览全局、协调各方,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始终发挥着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教师队伍的规模增长、素质提升、结构优化,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这是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进一步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前进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党和人民事业中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手机彩票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路举措,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二)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下好教育发展先手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以优先部署、优先保障、优先发展的战略设计,大力推动师范教育改革,狠抓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核心,把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地位待遇作为基础保障,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优先谋划、优先投入、精准施策,下好教育发展的先手棋。
(三)坚持强化全社会尊师重教,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70年来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表明,广大教师之所以能长期热心从教、安心从教、静心从教,是因为党和政府始终亲切关怀教师的工作生活,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强教师职业保障,改善教师工作条件,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为广大教师创造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加激发广大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鼓励广大教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精彩人生。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构建教师职业的荣誉体系,加大表彰力度,扎实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坚持将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核心任务,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优化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培养培训质量,教师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能力,要全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广泛厚植教师教育优势基础,着力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大国良师,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坚实基础。
(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师道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紧迫。做好教师工作,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时代写照,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强师之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立足本土,放眼国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师之路,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续写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篇章。(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执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