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党委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规划阶段就确定了立足自身优势、针对洱源县发展实际需求的“全力而为,扶智为主” 的工作原则。学校成立专门机构,以定点扶贫工作会议机制,不定期召开校内协调会和校地工作对接会议,多次组团赴大理和洱源实地考察和工作对接,力争将各项工作做到实处。通过发动附属中小学、附属医院、校友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五个面向”扶智工程,开展针对干部、教师、医生等五个群体的专题培训,为洱源发展孕育新力量、传递新思维;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医疗专家义诊团等,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手机彩票网活动,手机彩票网洱源民生;多方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洱源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发挥桥梁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药物种植、温泉等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当地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一年来,上海交大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的优势,努力让知识成为洱源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的“源动力”。
统一思想 科学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定点扶贫洱源县的相关工作。2012年学校第15次党委常委会专门就定点扶贫工作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结合高校特点,提出了“全力而为、扶智为主”的原则。确定由一名副校长牵头负责,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来统筹协调,要求校内各职能部门、各院系、附属中学、小学、医院全力协助开展工作。一年来,学校已经多次组织召开定点扶贫工作专项协调会,一方面布置阶段性工作,一方面了解总结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学校设立了定点扶贫专项办公资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不做无米之炊。为有序开展工作,学校现已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定点扶贫洱源县工作规划》作为指导方针。要求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让每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互访交流 有序推进
为了高效有序地推进定点扶贫工作,上海交通大学主动联系洱源县,根据洱源县的实际情况选派多支由相关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访问团,深入到洱源的学校、医院、企业等地实地考察。根据对洱源县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等多个中小学的考察,针对洱源县师资缺乏、教师进修机会少等情况,筹划和落实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开展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等多项扶智工作;根据洱源县职业中学扩建实训大楼的情况,多方筹集资金和物资,支持职业中学建立远程教育教室项目。通过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全面而详细的了解,针对当地的需求,快速有效地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务实有效的帮扶活动,成效显著。同时,根据各项工作推进的需求,多次邀请洱源县各类代表团到上海交流学习,如协调洱源县教育局、卫生局等单位与附属中小学、附属医院进行工作对接,安排教师、医生培训工作等,为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机制,为定点扶贫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开辟了畅通的信息渠道、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参考。
抗震救灾 血浓于水
2013年3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整个洱源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上海交通大学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联系了洱源县县政府,详细询问了灾情并表示慰问。3月4日一早举行的校长办公会上,将支持洱源县抗震救灾作为首个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数十名志愿者连夜加班,整理出了600多套救灾衣物作为首批援助物资运往灾区;校工会代表全校教职工向灾区捐赠善款5万元,这批善款用于洱源第三中学临时食堂建设;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马宏旺老师主动提出要前往灾区,利用自己在四川、甘肃地震中积累的经验为灾区的救灾和重建提供咨询。大灾面前,上海交大师生和洱源人民心手相连。也正是这场灾难,让洱源人民感受到了上海交大帮扶的务实和奉献的真诚。那一刻起,每一个交大人,都把自己当做一名洱源人,血浓于水,不离不弃。
人才输送 扎实有效
为配合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选派吕忆松同志赴洱源县挂职担任副县长职务。离开故土多年之后,这位云南籍白族的博士带着对故乡深厚的感恩之情来到洱海边,挥洒辛勤的汗水,贡献生命的力量。来不及欣赏故乡的风景,就在抵达洱源的当天,吕忆松立马投入到走访乡镇的工作,半个月时间完成对洱源县9个乡镇的走访考察,为定点扶贫工作的规划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数据和素材。他还多次深入地震重灾区炼铁乡进行实地调研,参与学校重建和救灾物资发放等工作。他以主人翁的态度把洱源的工作作为最重要的现实任务,将洱源人民的需要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
干部培训 主题鲜明
针对洱源县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需要,上海交通大学精心研发和组织了“生态文明与领导力提升”课程培训班。60余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书记、镇长、局长们参与了学习。课程设置了绿色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规划等宏观经济分析、城市建设规划以及舆情处理、心理素质和健康等领导力提升的系统性理论课程,并邀请了上海市各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同时,为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学员学习实效,课程还专门设计了考察活动,参观了上海市航天育种基地、浦江绿谷及部分高校,就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等领域进行了详细了解。新的发展思路必将指引新发展方向,上海交大在之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智囊团”作用,积极支持洱源发展规划与决策制定,为洱源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教师培训 又帮又带
2013年8月,10名来自洱源县的中小学的校长们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梦起航?第七期乡村教师培训”。为期十天的培训,上海交通大学为他们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培训内容,以课堂学习与社会考察参观相结合,注重教学方法和技术实践训练。参加了全国优秀教师施索华等教学名师和专家讲授的“以道授人,以德育人”等7场讲座。长期坚持在一线参与教学和管理的校长们,借助这次培训机会,了解到了国内一线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学习了上海中小学教育的优质教学方法,激发了创新思维,为洱源基础教育的发展带回更好的经验,。广大的乡村教师们担负着培育洱源未来“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他们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指引的道路都将深刻影响着洱源今后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老师能够学习更新更好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上海交大还将每年接收20-40名洱源乡村教师到上海接受中长期培训,通过持续不断地培养,助力洱源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水平。
支教团队 扎根深山
小朱同学今年已经直升了硕士研究生,当听说了学校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到洱源支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学校经过几轮的选拔,最终确定了今年支教团的名单,小朱成为了五名支教团成员的一员并担任了支教团的团长。一到洱源,小朱就找到了教育局局长,希望教育局把他们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来到地震受灾最严重的第三中学,听到简易板房里传来的书声朗朗,看到一张张绽放如花的笑脸,一双双澄澈的眼睛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求,小朱热泪盈眶。对,这里就是我应该来的地方,他暗暗告诉自己。让洱源的孩子感受知识的力量,分享智慧生活的幸福,他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在炼铁乡的第一个晚上,小朱给父母打了电话,他说爸妈,在大山的深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外界生活的向往让我震惊。我现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希望的引导者,作为一扇山村小孩了解外面天地的窗户,我想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美好和希望。他们将我当成了成长的目标,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发动更多的人关心山村教育。
志愿手机彩票网 无私奉献
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医疗队奔波了数百公里,赶到了洱源县人民医院,令他们吃惊的是宛如长龙一般的候诊队伍,绵延百余米。听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来义诊,有的居民不到六点就开始在医院门口排队了。水还没有喝上一口,可敬的白衣天使们就开始了繁忙有序的工作,到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已是下午2点。匆匆吃上几口面包,充分利用好剩余时间,就老年高血压的诊疗等4个方面专题与洱源的医生们进行切磋交流。为了支持洱源县的医疗卫生事业,上海交通大学充分挖掘沪滇合作中的已有项目资源,发挥民生扶持项目的辐射效应,以义诊日等形式为洱源开展短期手机彩票网,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另外,2013年暑假,上海交大派出8支实践队,10多个专业的130多名学生来到云南大理等多个市州开展民族医药研究、水资源保护、旅游规划、义务支教等活动。他们怀着一颗用志愿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之心,以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上海交大支援洱源的一线工作中。他们每个人能做的可能并不多,但是却印证了交大人正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大战略中。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到滇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让青春之花绽放出无穷魅力。
定向培养 引领卓越
2013年新生报到当天,有两名白族的同学来到了报到现场。他们结伴而行,没有家长的陪同,却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关爱。这两位同学来自上海交大定点帮扶的洱源县。学生报到前,学校就通过“助飞计划”联系到了他们,针对他们学习和经济情况制订了资助计划和学习指导方案,为他们在校安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报到当天,校党委书记马德秀为他们送来了“爱心大礼包”,为他们在经济上“减压”。校长张杰亲自到宿舍探望了他们,鼓励他们珍惜机会,好好学习,踏实生活,让他们在精神上“减负”。洱源县地处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他们高考成绩虽然在全县名列前茅,但是和很多同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当问起他们为何选择上海交大的时候,他们说:“是上海交大给了我们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我们知道在这里读书,我们将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们必将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多学习有用的知识,日后能为家乡的早日脱贫致富贡献自身的力量。“学校还特地邀请了洱源县政府、教师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新生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前,学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等校领导亲切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通过他们向洱源县人民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也希望洱源县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为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开局之年,上海交大广大教职医护员工、学生与洱源人民携手同心,攻坚克难,在洱海边传播了奋发图强的砥砺精神,在苍山之巅放飞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知识之力永铸辉煌。上海交大将一如既往,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帮助洱源人民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智慧开创新生活。有序推进定点扶贫的各项工作,为洱源县早日脱贫,实现与全国一起奔小康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