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福建省持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2024-08-12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收藏

  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手机彩票网教育的重要论述,锚定“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通过坚持立德树人、优化学科布局、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坚持立德树人,把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方向。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高校科学合理设置师生党支部,健全完善党建与业务一体推进机制,使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铸牢思想根基。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完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推动省领导到高校上思政课制度,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三是深化“三全育人”。以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持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学科布局,激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活力。一是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成立数学、物理学、化学等7个高校基础学科联盟,通过学科联盟纽带,进一步加强不同高校学科之间的交流。建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0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带动建设一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二是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实施主干学科建设计划,各高校确定2~3个主干学科,“一校一策”制定“双一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引导高校进一步加强整合、集中力量建设主干学科。全省高校有7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有6个学科进入基础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前1‰、7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三是推动新兴学科建设。实施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布局搭建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农业健康生产创新中心、海洋网络信息技术科创平台等6个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打造未来的优势特色前沿学科,加速推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育人,以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育人模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一是深化科教融汇。推动高校有组织地将人才培养与重大科研攻关结合起来,构建科教融合型课程体系,建立各类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开放的长效机制,将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大学科技园推进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牵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输出端”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二是加强产教融合。强化校地联动、校企互动,增进高校与一流企业的交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立足重点领域,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建设一批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5个,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34个,试点推进未来技术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建设,重构教学内容、重塑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三是强化“四新”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人才培养新路径,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如,福州大学打造以专业教育为主线、以思政教育为辅线、以通识教育为基线、以跨学科教育为准线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推动新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福建医科大学与福州大学联合举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探索新医科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体系。福建农林大学创新“绿色引领、校地合作、技术推广、示范带动”的农业综合手机彩票网示范基地建设模式,加快推进数字赋能新农科建设。福建师范大学推动手机彩票网传播学科跨学院、跨学科共建发展,构建法学“双培生”培养机制,不断完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教师素质,夯实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基础。一是以师德为先建立良好师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意见等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出台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大力选树教师正面典型,构建省级教师表彰体系,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二是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特级人才培育支持计划、院士专项培育、“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对高层次人才“一事一议”,促进人才梯队与国家人才项目相衔接。三是推动高校注重“经师人师”引领。汇聚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校内师资力量担任“经师人师”,深度参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吸引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研究生导师,参与课程教学、开展讲座报告等,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共同手机彩票网于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事业。

(责任编辑:刘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