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地理:归类研究高考真题,提升复习效率

2021-05-0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近几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总体保持稳定,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尤其是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布后,高考地理命题充分体现出新变化和新要求。因此,最后阶段的复习,教师应紧紧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考查内容提出的要求,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整理必备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学生临考冲刺阶段进行的知识自主整理,不同于之前的第一、二轮复习,不宜面面俱到,而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从高频考点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地质循环、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等主干知识中,选择自己比较薄弱的某个或某几个知识主题进行图谱式的梳理,或者选择某一地理事物,以此为中心,关联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知识,以完善知识框架体系。

  如以交通为核心概念进行主题知识整理时,可立足于产业角度展开,分析区域交通运输的建设和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对区域内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同时分析交通促使不同地区之间人口、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对区域间人口迁移、跨区域资源调配和产业转移的影响。这样进行知识框架的重构,有助于将必修Ⅱ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人口、城镇和产业等不同章节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另外,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影响着交通的布局、走向和疏密度等,交通要素又是架起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联系的复习桥梁。交通建设会占用耕地、破坏地表,辩证地看待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又可将知识与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的内容关联起来。交通线作为线状地理事物,可将其作为区域地理复习的知识线索或脉络,对交通沿线经过的不同区域,尤其是经过区域差异较大的自然区或经济区进行区域知识的整理。

  归类研究高考真题,提升关键能力

  临近高考,历年真题学生基本都已经做过,但大多数师生对真题的设问、材料和参考答案却很少进行归类研究。最后一个月再刷题没有必要,倒不如抽出时间,师生一起将那些曾经做过的高考真题整理出来,研究这些试题所提供的文字、图表、数据等材料是如何蕴含解题信息的,试题中哪些信息解题时需要进行解读加工,哪些信息需要进行整合理解,以帮助学生提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如2016年全国卷Ⅲ高考题“试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和2017年全国卷Ⅱ高考题“分析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虽然两题看似问题不同,所涉及的区域也相距甚远,但当将两题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后,就会发现其实这两题的设问都聚焦“桥梁”这一关键信息,试题都是重点考查交通方式的选择。获取准确的解题信息后,再调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解题,就可做到举一反三,当高考实战时再碰到类似问题,就会游刃有余。

  找准试题考核内容和方向后,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作答训练,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特征、过程与联系进行精确描述或科学阐释的能力。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在答题时,做到有主次、有结构,紧扣材料和设问角度,使用地理术语全面、规范地答题。

  随着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冲刺阶段的复习还应加强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训练。每年高考真题都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开放性试题,如2020年全国卷Ⅲ“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这类问题看似赞不赞同均可,都能得分,但实际解题时还是需要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进行论证,形成对地理现象与问题有逻辑性的判断与观点。因此,复习时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引导学生作答,更要提升学生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发展,提升学科素养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大多选自真实情境,素材既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也同时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因此,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师可在课堂上多与学生分享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解读这些地理时事热点背后所体现出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以及立场、观点与思维方法。

  如在复习人口与城市两章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如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如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在进行环境保护模块的复习时,可与学生交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等话题。

  社会发展等地理热点问题仅仅是试题的情境,复习时切忌让学生去记忆热点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而应通过与学生交流探讨时事热点话题,关注学生运用时事热点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加强主题研究,聚焦核心价值

  新课程提倡基于地理知识进行项目化学习,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此也有相应体现。虽然高考试卷题量有限,不同试题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侧重,但从整体看,试题均凸显了对地理学科核心价值——人地协调观的考核。因此,即使是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师也应抓住这条主线,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进而在考试答题时,能更好地、自觉地将人地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用于分析和解决试题中有关人地关系的系列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高中地理教研员、特级教师 郭剑峰)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