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年湖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重点表扬了娄底市双峰县。自2016年以来,该县3次参加国家和湖南省组织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都位居全省前列。
作为一个有着9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地处湘中腹地的双峰县,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经济也欠发达,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更是远远比不上大城市,为何能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这把‘金钥匙’,就是阅读教育。”双峰教育人说。自2009年以来,双峰县开启了书香校园建设的征程,营造引领全县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郁氛围。通过14年的努力,双峰阅读项目校从最开始的4所试点学校,到如今全县26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全覆盖,掀起了一场深刻的阅读教育改革。
阅读教育正以其“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的独特魅力,深刻地影响着文化底蕴深厚的双峰,一个区域性展开阅读教育并大面积获得丰收的“双峰模式”已经形成。
阅读成为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
“你大王乌贼可以破案,我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更可以!我的案件要复杂得多。”“我查理九世可不是浪得虚名!我破的案子可是有关外星人的……”
这是3月7日,记者在双峰县沙塘乡中心小学三楼阅览室阅读课上看到的一个场景。在展示环节,37个孩子高高举起了手,五年级(59)班的阳皓、黄文轩、李鸿浩成为了幸运儿。他们卖力的“推销”,赢得满室的笑声和掌声。
记者看到,该校的图书馆以黄色、浅蓝色为基调的设计风格,温馨而清新。内设的读书长廊,由图书管理员精心布置,设立了“好书推荐”“新书推荐”“学生作品展示”等专栏。四周书柜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阅览室后面墙壁上有一行大字: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沙塘中心小学是双峰县265所学校的一个缩影。“我们双峰每个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都是融为一体,都是统一标准设计,每个图书馆都是学校最美丽、最温馨的地方!”双峰县教育局阅读督导员朱丽娜说,全县学校变化的不仅仅是图书馆,还有每间教室的角落,设立了图书角,摆放的图书常有一两百册;还有学校建筑物的墙壁,上面多了经典文学故事、名言名句、著名人物形象等;甚至,连许多家庭也有了变化,添置了家庭书柜……
双峰为什么要区域性推进阅读教育?
这要从10多年前说起。2006年7月,时任双峰县教育局局长王贵升任职伊始,下乡入校调研,发现学校教学都是围绕高考、中考这些“指挥棒”转,很难脱离“应试教育”的藩篱,大都停留在“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送”的教育“三苦”现象十分突出。
王贵升还发现,农村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阅读习惯、思维方法、品质性格难以形成,呈现出动笔就写错别字,听课坐姿东倒西歪等不良现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较低,成为王贵升经常思考并想要改变的主要问题。
2009年,双峰县教育局选择4所农村小学,建设装备了第一批“阅读·梦飞翔”图书馆。9月24日,甘棠镇中心小学图书馆正式开馆,这所地处双峰最西部,离县城33公里的偏远农村小学成为双峰县第一所阅读项目校。自此,双峰种下了第一颗阅读的“种子”。
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学校图书馆建设,而是在全新的阅读教育理念指导下,拉开了双峰教育一场重大改革的序幕。
14年来,双峰县教育局前后四任局长把阅读教育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工程,长期不懈地抓了起来,通过“财政拨一点、公用经费挤一点、勤工俭学筹一点、爱心人士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阅读项目建设所需经费,每年投入阅读资金均达到300万元以上,并建立了一支375人的专业指导团队。
通过不断探索,双峰县逐渐形成了“八个一”的阅读教育管理模式,即有一支县级专职管理团队、一套系统完整的阅读操作流程、每天一节午读课、每周一节阅读课、每月一个阅读报告、每年一次年度综合考评、教师每人有一本阅读指导手册、学生每人有一本阅读笔记本。
2021年12月30日,下着大雪,随着石牛乡桥亭中学图书馆的开馆,双峰县265所学校(含教学点)全部建成为阅读项目校,成为湖南省首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项目学校全覆盖的县(市区)。
掀起从阅读到阅读教育的变革
“阅读让我重拾学习兴趣,也找回了自信心。”双峰县丰茂学校初三学生陈奥锱告诉记者,由于此前没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久而久之,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后来,在学校的推动下,陈奥锱开始接触阅读,他惊喜地发现,一些在课堂上很难记住的知识点,通过所阅读文字的“转换”后,不再“苦涩难懂”:《易中天中华史》等书籍将各朝代的兴衰演化成一幅幅脉络清晰的时间长卷;《物种起源》等书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物种起源与进化的奥秘展示了出来;《中国国家地理》等则是让他足不出户就可以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找到了学习的“秘诀”后,陈奥锱对学习的兴趣愈发浓郁,原本在课堂上总是“埋头苦读”的他,将腰杆挺得笔直,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也开始对答如流,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用陈奥锱自己的话来说,“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
随着一个个图书馆的开馆,随着一个个学校阅读课程的开设,随着越来越多的师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交付给书籍,阅读,正在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悄悄改变着双峰教育的面貌和质地。
很多人不禁要问:阅读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阅读”在双峰的真正含义。“双峰的阅读教育不仅是阅读教学,也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延伸,还把阅读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双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波说,“核心就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
在他看来,阅读教育与养成教育相融,就成为学生品行的定型器;与学科教学相融,就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助推剂;与课改教研相融,就成为课改推进的参照物;与校园活动相融,就成为“五育”并举的主渠道。
因此,双峰县教育局响亮地喊出“推进阅读教育,造福双峰学子”的口号,并树立起一条旗帜鲜明的理念:抓阅读教育就是抓养成教育、抓教学质量、抓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抓好阅读教育就能确保双峰教育的科学、健康、均衡和持续发展。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双峰县教育局制定阅读教育细则140多条(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至60多条)。比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进入阅读室时,要脱去鞋子。在触碰书本前也要先洗手,避免不慎将书本弄脏。就连看书的姿势都要求端正,借阅完毕后还要把书本放回原处,离座前要检查座椅是否摆好、座位下是否有垃圾。
由于阅读教育远比单纯的“阅读”复杂,最初几年,双峰县很多教师乃至部分校长,要么摇头,要么走开,要么消极抵抗,不配合、不重视、不支持。尽管县教育局想尽办法推进,但到2012年,阅读项目学校才建了19所。
但双峰县教育局没有放弃。张波说,我们以“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始终坚持推动,以校长观念的转变带动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少数学校的成功带动全体学校行动。到2013年,大家发现,凡是阅读项目校,学生行为习惯普遍好转,综合素质普遍提升,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师的信心和接受度大大增强。
梓门桥镇育才小学是一所村小,只有103名学生。2016年该校开始推行阅读教育时,教师有畏难情绪。“但是,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看了之后,看到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十分振奋,觉得自己落后了,回去还是要做。”校长宋新良说,现在,教师思想观念转变了,齐心协力抓阅读教育,学生阅读素养提高了,成了全镇教学质量强校。
“现在每天阅读30分钟,已经成为全县12万多名师生的自觉习惯。”采访时,双峰县教育局副局长彭少华不禁感叹:从最初4所的“破冰”,到2012年19所的艰难探索,到2015年143所的迅速铺开,到2020年191所的大面积推广,再到2021年265所的全覆盖,这组数据见证了双峰阅读教育的艰难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双峰阅读教育大面积丰收的喜悦。
阅读与学科有机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2016年5月的一个下午,双峰县教研室原主任王曙良碰到一位老朋友,某中心学校主管阅读的负责人。老朋友见面,难免吐槽:“我们学校抓阅读,数学成绩却越来越差。”这句话让王曙良心下一惊,阅读教育虽然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但不能忽略眼下学业这个关。否则,将难以为继。
“怎样处理读书与考试的关系?”无疑,这是一个具有全国普遍意义的“老大难”问题。怎么办?
双峰选择的路径是,阅读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与学科融合,文科好说理科难,浅尝容易深入难。如何破解“理科”这一难题?如何让阅读与学科“有深度而高质量”融合?在不断试水后,双峰给出“解题方式”——在供给侧和评价侧分别发力。
供给侧的思路是培养理科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条软措施,倡导理科教师担任阅读指导教师;一条硬规定,一年一度的教师阅读素养大赛中,规定学校选送的教师不能全为文科教师。
“软硬兼施”下,效果颇为显著:全县共2480个班级,理科教师担任阅读指导教师约有500人;2022年各级教师阅读素养大赛中,理科教师参赛人数约200人。
评价侧也有两条。一是修改教学比武的评分标准,增加阅读与学科教学融合这一评分维度,促使“阅读与学科教学融合”成为教师教学时的常态思考。二是试题的命制,每次模拟考、期末考,各学科考卷根据中高考改革方向,增加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一些阅读素养不高的学生做不完、考不好,这就倒逼学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指挥棒”一变,极大地推动了各学科与阅读的融合力度。刘耀春是永丰街道城北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把数学课变成学生的最爱?在阅读教育推动下,她想到:何不把数学变成故事?
她申请“听刘老师讲数学”公众号,以一名从不爱学数学到酷爱数学的学生为原型,推出“小糊涂虫学数学”系列故事。平时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的争执,都成为“小糊涂虫学数学”的素材。故事推出后受到学生、家长广泛欢迎。至今,“听刘老师讲数学”发表原创文章20多万字,其中“小糊涂虫学数学”达10多万字。
刘耀春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采取故事激情导趣、故事突破瓶颈、故事编写提升素养等教学策略,创新“数学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经常插入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节目”,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打造“多快好省”的高效课堂。
不仅是数学,所有学科都有份:科学课堂,孩子们成了小小科学家,激烈地研讨“点石是否真的可以成金”;美术课堂,孩子们化身“舞美师”“道具师”,为神话人物造型;音乐课堂,一名名“小小乐评人”在漫话中国神话影视作品里的传统乐器……
随着阅读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深入,教师的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2014年,该县7000多名教师所有立项课题仅有4项,但到2022年,该县立项省市县课题达140多项,教师专业成长成效显著。
目前,全县各学校积极开展“相约阅读,携手课改”“学科教学中的阅读课堂实践”等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全县普遍推广,经典诵读、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如雨后春笋,让双峰阅读教育逐渐步入优质高效的发展轨道。
“阅读教育已经成为双峰教育的常规,彻底改变教育‘三苦’现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这是我们14年推进阅读教育最大的收获。”双峰县教研室主任朱立贤说。
校园阅读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2016年,杏子铺镇龙返学校图书馆开馆,正式开展阅读教育。一些家长却对此存在抵触情绪,公开质疑:“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是为了学习知识的,怎么能看这些乱七八糟的‘杂书’呢!”
也正是如此,双峰县一直把家庭阅读摆在重要位置,要求学校、班级、家庭“三位一体”推进,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让家长成为学校阅读教育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大力开展亲子共读、家长阅读交流会、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过春节时送好书给孩子压岁。
同时,深入挖掘“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曾国藩家教理念等本地家教文化资源,建立雅致国藩图书借阅中心、创客职业培训学校两个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带动广大家庭乃至社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助推双峰阅读教育深入开展。
“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我们都会举办曾国藩读书节。”特级教师、双峰县曾国藩学校党总支书记李润良告诉记者,读书节上,学校会开展好书分享会、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十佳演说家等一系列专题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每年母亲节,都倡导学生与父母之间相互写家书,学校编印成册,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在成人礼上送给每一名学生和家长。
10多年来,在学校阅读教育的带动下,双峰县的家庭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双峰“耕读”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多的丰富和提升。
“现在只要学校办学有需求,村支两委都会全力支持,家长们对学校阅读工作也愈发认可,甚至2022年还有学生家长给龙返学校捐了1000本书呢!”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全力支持,杏子铺镇中心学校副校长肖绍贵一番朴实的话语,反映了双峰县老百姓对阅读教育观念的华丽转变。
杏子铺镇龙返村党支部书记宋金明告诉记者:“阅读不仅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连村里的社会风气都有所好转,晚上聚在一起打麻将的少了,陪着屋里的小孩看书的多了起来。”
目前,双峰县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助推家教家风建设:杏子铺镇龙返村举办首届读书节;荷叶镇天坪村成立曾国藩家风家训馆,定期举办国学讲座;石林村、荷塘村、富圫村用曾国藩家训、耕读文化等内容打造家风文化墙;梓门桥镇长来村打造家风馆,定期开馆讲课。(本报记者 阳锡叶 赖斯捷 通讯员 陈敏华 唐炜逸)
以阅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发展理念之下,在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新征程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少地方反映有困惑,或缺少思路,或缺少抓手,“破局”难度还不小。
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农业大县,湖南省双峰县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掀起了从阅读到阅读教育的变革,推动阅读与各学科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找到了促进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
双峰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实际县情出发,找到了一把破解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难、教师队伍成长难、课堂教学提质难的“金钥匙”,以每年300余万元的阅读教育投入,积十几年之功,建立起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的阅读教育体系,推动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打实地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益”之路。
双峰的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延伸,还要定义为阅读教育,并同养成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教研教改、校园活动深度融合,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其核心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最终指向是立德树人。因此,这是一场颠覆传统阅读的变革。双峰的实践表明,阅读教育之所以成功,还是因为回归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回归到了遵循规律办教育的本质上来。
教育之事,绝非一日之功。双峰14年坚持推进阅读教育,四任局长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坚持一种理念,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奋进,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结硬寨、打呆仗”“认准了就一干到底”,这是一种专业主义精神,教育需要坚守。尊重教育规律、扣准育人规律,创新工作、全心奉献,促进孩子更加健康成长,这种执着是宝贵的财富,需要大力弘扬。(本报评论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