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现有各类型幼儿园277所,在园幼儿4.8万人,规模和体量占天津市1/6。2023年12月,滨海新区获批教育部“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点”。试点实施以来,滨海新区政府切实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持续强化政策、资金、队伍等要素保障,从探索完善“四个机制”入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有园上、上好园”的美好期盼。2025年1月,滨海新区被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一、完善多元协同落实机制,全力推动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坚持统筹协调、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围绕学前教育资源布局、财政投入、教师保障等建设项目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制定布局规划“四划三方案”,全力推动事业发展。
2.项目化管理、落实责任。坚持全区“一盘棋”,建立区政府领导牵头,教育、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将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一老一小”考核项目,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
二、完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持续改善资金保障质量、供给效率、手机彩票网水平
1.以“三个确保”支撑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将学前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统一保障,确保新区公办园执行高于全市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年生均1250元);落实生均经费补助办法,确保普惠性民办园按认定等级享受生均2800至4400元的分级补助;建立幼儿园收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类幼儿园规范运行。随迁子女可享受优质学前教育同城待遇,全面保障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2.以“三个精准”完善学前教育兜底保障。自2023年起,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中小规模幼儿园精准投入,参照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政策,对幼儿园按不少于400人的标准保障公用经费;对央企举办幼儿园精准补助,针对在津央企举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招生的幼儿,按照公办园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补助;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幼儿精准资助,落实学前教育资助金制度,保障符合资助条件的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三、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不断激活队伍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发展潜力
1.以配齐建强队伍推动办园质量提升。坚持“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师,实现公办园教师全员在编。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实施优秀教师交流轮岗,优化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制定出台民办幼儿园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配备情况监管,给予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职称评审、评奖评优和有关培训同等机会。
2.以两个“第一”提升教师队伍育人本领。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教育、考评、奖惩机制,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推动强师工程,坚持专业提升第一要务,以市级专项培养、保教质量专项培训等举措提升教师保教水平和育人本领。
四、完善组团互哺发展机制,充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师共研、幼儿共育
1.以集团化办园助推优质学前资源共享融合。成立18个教育集团,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共建思路,以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幼儿培养、校园文化、考核评价“七个一体化”为载体,形成“三优化、两均衡、两创建”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实现了管理一体、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幼儿共育的共建共享机制。
2.以“三进”模式助推各类型幼儿园协同发展。组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行政部门推进、区域合作协进、公办民办同进”的“三进”工作模式,借助专家智库指导、信息化赋能、建立学前教育资源库等举措,以新技术手机彩票网教育教学改革,将有效资金使用最大化,推进全区各类型幼儿园质量提升。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规定的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各项职责和要求,推出更多突破性举措,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贡献力量。(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