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重庆市潼南区:精准发力联防联控 构建全方位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屏障

2022-08-30 来源:基教司收藏

  重庆市潼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手机彩票网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着力建机制、强宣传、重防控、抓培训,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镇村参与、预防为先、综合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防溺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少年儿童防溺水“责任链”。一是构建“1+2+N”组织体系。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区委政法委、区教委“双牵头”工作机制,落实每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分析研判防溺水形势,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镇街、部门按照属地属事原则,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构建“五主六长”责任体系。推行党政主导、部门主责、镇街主体、学校主教、家庭主管“五主”联动制度,确立区长、镇长、村长、校长、警长、家长“六长”责任体系,既厘清校内校外安全责任边界,又实现隐患联排、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工作联动。三是构建“三个一”督查体系。区委、区政府督查办每半年组织 1 次专项督查,教育、水利、公安、应急等部门每季度对镇街进行1次专项检查,区教委每月对各学校开展1轮专项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意见,督促落实整改。同时,将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纳入全区安全生产和综合目标考核,严格落实少年儿童防溺水“一票否决”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共绘少年儿童防溺水“同心圆”。一是抓好学校教育。编印《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校本教材,按照“六有”标准(有教学计划、有课时保证、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测试)上好安全教育课。利用集体宣誓、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儿歌创作等方式,确保“七不三要”入脑入心。念好“1530”安全警示教育“紧箍咒”,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学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二是抓好家校共育。各学校每期至少召开1次线上线下专题家长会,通过播放警示片、传授安全知识、签订责任书等形式,让家长“心中有数、肩上有责、手中有策”。创新实施“上放学离家离校告知”和“假期每日安全提醒”,全区184所学校2700余名班主任通过短信、微信、家校通等渠道,定时向学生和家长发布“四知”消息,做到人人“喊答应”。三是抓好社会宣传。结合重庆4-9月季节特点,在清明、五一、暑假等节假日前,发布《致全区家长的一封信》,重点就防溺水工作进行提示。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两微一端、楼宇电梯,镇街利用村村通、小喇叭、墙画等,广泛宣传防溺水常识,做到“天天播、处处放、人人看”。

  ——加强常态监管,筑牢少年儿童防溺水“防护墙”。一是全水域排查。建立“一图一库一表”(风险隐患图、风险数据库、风险台账表),对全区136条河流及所有水库、山坪塘、石河堰等进行风险研判,标明红、橙、黄风险等级。全区7328个水域风险点设立警示牌2.5万块、防护栏6.8万米、救生杆(绳、圈)4.6万件。二是全方位巡查。全区所有水域落实网格化管理,定人、定时、定区域开展巡查。针对今年重庆高温持续不下、家长带小孩到江边“戏水”、少年儿童“野泳”等现象,城管、渔业、海事等部门加大劝阻力度,应急、水利等部门在重点河道和水域盲区增设576套智能监控系统,相关镇街在涉水“网红打卡地”落实专兼职救援力量,进一步织密织牢立体、交叉“巡查网”。三是全社会防范。出台《潼南区预防少年儿童溺水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积极举报和现场制止少年儿童在危险水域的行为,对有效举报的群众给予100-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同时由学校对涉事学生开展家访并进行教育惩戒,今年累计接到有效举报26起、劝离涉水少年儿童73人。暑假前,各学校将学生实际居住地推送到镇街,镇街督促村(社区)干部人人见面、天天“点名”,重点加大对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等群体关注力度,确保不漏一人。

  ——加强培训演练,练好少年儿童防溺水“基本功”。一是开展生存能力培训。持续实施“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育行动计划”,把每年暑期作为集中训练月,以游泳、防火、急救(心肺复苏)、正当防卫、劳动等五项技能为重点,分期分批,集中开展。累计培训2.1万人,学生游泳达标率96%以上。二是开展溺水情景体验。各学校通过“小脸盆”,让学生体验在水中窒息的痛苦,深切感受溺水危险,自觉远离危险水域。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再现溺水场景,通过正确和错误施救方法比较,让学生学习报警呼救、绳杆施救、抛圈施救,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开展溺水救援演练。由各镇街牵头,公安、应急、消防救援、医院等单位配合,每年至少开展1次防溺水救援演练。通过意外落水模拟、巡河队员呼救、救援队伍施救、医护人员急救等全过程推演,切实提升镇街、部门防溺水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编辑:刘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