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是遏制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有效手段。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立足本地实际,在全区学校扎实推进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已连续10年无学生溺亡事故发生。
一、加强领导,完善联动机制
安州区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防溺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水务、应急管理、教体、住建、公安、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学生防溺水联席会议制度,在汛期前召开会议,分析防溺水形势,落实部门职责。细化政府—部门—学校—班级—家庭—学生“六级联动”管理机制,形成了“层层压责、群防共治”的学生防溺水工作机制。
二、摸清家底,研判风险隐患
安州区境内有安昌河等6条自然河流,有号称“安州都江堰”的“一大渠”横穿全境,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及大型塘堰46处。大部分校园分布于这些水域附近,易发生学生溺水事故。
汛期前,领导小组进行“四查”:一查学校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管理;二查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水域日常管理;三查部门对照清单履职;四查家长监护责任落实。对查出的隔离防护设施薄弱、警示标语缺乏、巡查管护缺位、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并实时追踪。
三、健全机制 细化工作措施
(一)健全监管机制,“防溺水”管控全覆盖
1.健全联合监管治理机制。区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部门、乡镇、村“防溺水”工作责任清单,建立了乡镇、村、户“防溺水”全域监管体系。
2.健全学校周边巡查机制。学校加强课间巡查和学生缺勤追踪,严格门卫管理和非住校生监管,阻断了学生上课期间私自下河的机会。组建由教师、路队长、学生、接送家长组成的“防溺水监管小队”,发挥了学生相互监督、自我约束作用。
3.健全学生家长监护机制。汛期前,全区通过90余场家长会、45000余份《致家长一封信》和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
(二)健全教育机制,“防溺水”宣教全渗透
1.“进课堂”夯实教育内容。通过《生命·生态·安全》课程和主题班会,分析案例,让学生吸取教训,掌握科学施救和自救方法。
2.“六个一”创新教育方式。每学期一次专题讲座,每季度一期主题黑板报,每月一次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红领巾广播,每天一次离校防溺水宣誓。兴仁小学地处丘陵,组织学生将面盆装满水,面部浸入水面之下,让学生体验“牛脚坑也能淹死人”的古训,教育效果显著。
3.“五渠道”杜绝宣传死角。汛期,各学校利用板报等宣传阵地营造氛围,组织学生观看“防溺水”警示片。二是开展“防溺水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形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三是签订学校-班级-家长“防溺水”三级责任书。四是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水域设置了警示牌、视频监控、修建防护栏。五是村(社区)利用广播广泛宣传学生防溺水常识。
4.“借资源”提升游泳技能。区教体局引导游泳池经营者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按照就近的原则,为学校游泳课教学、防溺水教育提供便利和优惠,提倡家长让子女到正规的场所学习游泳技能。
5.“盯重点”绷紧防溺水弦。紧盯重点学生,放学前3分钟“防溺水”教育,确保防溺水“七不”要求入脑入心。紧盯周末、节假日,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提醒家长加强学生校外监管。
(三)健全考核机制,“防溺水”责任落实
1.落实考核内容。区教体局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年度安全工作考核,分值占比为30%;各学校把职责具体分解到部门、班级、班主任和教职工,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2.重视过程督查。区教体局班子成员每周至少检查1所学校学生“防溺水”管理教育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责成学校立即整改。
3.强化结果运用。区教体局将防溺水工作列入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凡发生学生溺水事故的学校,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校长接受诫勉谈话。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