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倾情守护特教领域,周美琴用人间大爱体恤特殊儿童悲喜,用专业智慧呵护特殊儿童生命成长,用开拓创新深耕特殊教育领域,用无私奉献诠释特教人的平凡梦想。
——题记
35年特教生涯,周美琴甘当孩子王,勇做排头兵。她的学校招收脑瘫孩子集中入学,填补了国内空白。她捧回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承接了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为智障、听障、脑瘫等多类残障学生提供“全纳教育”。她指导的青年教师连续五届荣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课堂评优”一等奖。作为特殊教育一线工作者,她用无私之爱体恤特殊儿童的悲喜,用专业智慧帮助特殊儿童获得融入社会的各项能力,用倾情付出勇挑上海特殊教育多个领域重担。她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园丁奖、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最美校长等荣誉。
不忘初心的特教“守护者”
特殊教育学校“择差”守护——这,就是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选择了“守护”特殊儿童的使命,周美琴一做就是35年。
“我弟弟也曾是特殊儿童,弟弟的成长,母亲的不易,家庭的艰难,我从小看在眼里。因此,1987年我从上海浦明师范学校毕业,聋哑辅读学校希望我加盟时,我心动了。母亲也告诉我,这个工作你一定要接受,好好培养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减轻这些家长的压力,为家庭和孩子造福……”正是这份初心,让周美琴无论走多远,碰到多少挫折与困难都始终甘之如饴。
走进辅读学校的那一刻,周美琴开始每天面对神色呆板、行动笨拙、反应迟钝、生活自理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行为失控的孩子。一名患自闭症并伴有精神障碍的学生,时不时怪叫、四处藏匿、乘人不备逃出校门……周美琴时刻注意着他、陪伴着他,实行一对一帮教。为了拉近距离,周美琴让孩子坐在自己腿上给他讲故事,可冷不防孩子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她脸上。
生平第一次被人打耳光,年轻的周美琴顿时眼眶模糊。但一想到这是学生的非常态反应时,她强忍痛和泪,压下委屈继续与孩子沟通。此后,周美琴对这个孩子的关心更多,不仅变换方法与他交流,还时常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帮助他成长。渐渐地,孩子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乐于听她的话,有了可喜的进步。
曾被智障孩子推倒甚至动手打过、曾为了帮聋哑孩子排节目累倒过、曾因细致关爱孩子而被称为“周妈妈”……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周美琴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欠女儿太多。令她欣慰的是,女儿慢慢长大懂事,理解了妈妈的使命,也成为特教志愿者,助她守护更多儿童。2018年9月,周美琴获得“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后,为了帮扶和奖励更多特殊儿童,全家支持她个人出资10万元发起设立了特殊教育关爱基金,为特殊儿童实现梦想助力。
特殊儿童成长的“研究员”
特教的价值是什么?
曾几何时,残障孩子被歧视,被认为是“社会包袱”;特殊教育学校也被认为是暂纳残障孩子的“收容所”,在教育中难有一席之地。但周美琴为特教重新“定调”:特教学校不是“收容所”,而是“加油站”。她要帮助残障孩子社会化,打开封闭的心灵,支撑起他们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文化知识是正常人谋生的手段,但在周美琴看来,对残障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却是康复。
周美琴所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坐落在浦东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也是教育综合改革前沿。“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成为学校开展特教的理念。为此,周美琴为集听障、智障、脑瘫孩子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勾画宏伟蓝图——走“医教结合”的道路,构建以脑瘫孩子教育为特色,适合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
周美琴从专业康复理疗学院引进了十几位专职治疗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训练。学校还配备了全国一流的康复条件:多感官训练室里,有测试学生嗅觉、触觉,味觉等提高他们感知觉灵感度的训练项目;沙疗室里,每天都能见到孩子们赤脚忙碌,光脚在沙滩上行走,这些沙子有按摩穴位作用……孩子们在老师和康复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应自己的康复项目。而在学科教育课堂上,针对残障儿童的特点,周美琴大胆改进教学模式,提出生活与学习相结合的目标,设置了两位教师同时作为教学主体的授课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特殊教育不断发展。20多年来,浦东特殊教育师资不断晋级——原本只有中师毕业生,如今学校吸引了多名硕士生加盟。周美琴思考:特教老师光有爱心远远不够,还要有专业精神和技能,探索适合残障孩子的发展之路。学校引领教师成为集教育、教学、康复、医疗为一身的“四型”复合型人才——专业精神要“奉献”、专业知识要“复合”、专业能力要“综合”、专业智慧要“创造”。聚焦课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程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专家引领,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外出考察,开阔教师工作视野;赴美国、荷兰等参加国际研讨会交流发言——教师不断攀登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高处”。
历时10年探索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课题捧回了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开创了国内基础教育之先河。周美琴主持多个市级、区级重点课题及内涵发展项目,获全国、上海大奖。她,无私奉献:受聘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专职导师,上海市特教教师岗位培训班授课专家,上海市教育学会导师团导师以及上海其他兄弟区的特殊教育专家导师。多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班、上海市特教岗位培训班以及浦东新区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培训,为浦东、上海乃至全国的特殊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了专业支持。
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之路的“初探者”
周美琴认为,“信息化时代要想做好事,一定要学习新技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性和趣味性?有障碍缺陷的学生能否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施设备感受知识、体验教学?
带着这样的思考,周美琴又开始了她特殊教育数字化课堂的探索。她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学校信息中心主任进行沟通,于是课堂教学信息化初期计划诞生了。在原有的几台共用移动投影车基础上,学校推进了信息化整改工作,各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背投电视机,并且增设投影+交互白板为主体的多媒体讲台为试点,将白板技术、希沃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学习新一代多媒体软件与技术,开发各类障碍学生的教学课件。此外,周美琴还为教师搭建了学习与交流平台,通过每年的教学课件评比分享经验。课堂中,手动不方便的学生通过白板拖曳技术快速完成了人民币的实物摆放;听觉障碍的学生通过凸显的动画效果了解到夏天荷花的婀娜多姿……信息技术为课堂带来了一抹新色彩,也让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试点成功后,周美琴进一步推动学校课堂数字化发展进程,现在各班级都配备了触控式液晶电视为主体的交互式多媒体,目前学校50%以上班级配置了相应的班级云手机彩票网器、师生平板及对应的软件,打造了与时俱进的数字化、信息化课堂。
不仅是课堂教学,周美琴认为特殊孩子的康复训练同样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支持。于是,各种软件都运用到了言语障碍学生的个别化训练中,学生在语音辨识以及练习上的速度大大提升。感觉统合训练智慧教室网络、运动数据采集设备将学生在康复训练中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时给出训练反馈,提升了训练的实效性。就这样,数字化之路也延伸到了学生的个别化康复训练中。
2020年疫情期间,上海启动了云课堂,但是云课堂的学习是针对普校生的,特殊教育学生怎么办?“停课不停学,特殊学生居家也要得到最优质的教育康复手机彩票网。”秉持这样的信念,周美琴又找来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商量研究邀请外援打造一个方便学生学习的特殊教育教学平台。就这样,上海首发——“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云教育平台”诞生了。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专属账号,不同教学部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学校为其制定的个性化教学课程。便捷化、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也为特教孩子疫情期间的学习保驾护航。
特殊教育领域的“拓荒牛”
脑瘫孩子也能集中教育?残障孩子也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出色?特殊教育也能国际化?
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熟悉周美琴的老师和家长都说:“周老师一旦投入工作,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铁娘子。”正因为这份拼搏,周美琴与学校不断拓展特殊教育的手机彩票网领域,让更多儿童和家庭受益。
于2002年5月成立的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接收听障、智障孩子外,又接受了招收脑瘫孩子入学进行集中教育的任务,此举开创了全国先河。从学校筹建时被调入的周美琴,成为中国脑瘫孩子教育的前行探路者。脑瘫孩子的集中教育一无课程,二无教材,三无师资,周美琴带领教师从引进智障教育教材到“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再到实行“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从每天一节康复课到康复与课堂教学整合,再到24小时康复理念的确立……一系列机制为脑瘫孩子提供了“全面营养”。这套行之有效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学校模式,最终登上了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
浦东新区作为国际化城区,特殊教育的“全纳”包容了国际学生。有一年,比利时王妃来上海访问,特地指定要到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看看。原来,曾有一位来自比利时的脑瘫女孩斯坦芬妮。刚进校时她大吵大闹、拒绝进食。在周美琴的帮助指导下,养护部的老师对她细致关怀、科学康复,慢慢地,斯坦芬妮说话顺畅了,卷曲的右肢也能够伸展了。这个故事吸引了王妃,当王妃实地参观后,感叹道:“中国的特殊教育很成功,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令人赞叹”,并在第二天《比利时日报》头版刊登了王妃来校访问的手机彩票网及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成果。
随着医教结合的不断推进,周美琴的手机彩票网半径从一所学校辐射到外区,并扩展到全市,领域也不断拓展。2013年,上海率先探索成立了5个听障和视障指导中心。周美琴作为第三听障教育指导手机彩票网中心负责人,为在浦东和奉贤普通学校就读的所有残障孩子提供巡回手机彩票网。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超过百万人,其中残障儿童8000多名——周美琴对他们“如数家珍”。这是因为2016年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中心落户浦东特殊教育学校,周美琴又担任了中心主任。入园、入学、中考,全程评估都在周美琴学校做,周美琴领衔组织了沪上18位特教领域及医学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对所有特教孩子开展科学、精准、全纳的考前评估,帮他们“解锁”成才立交桥。前几年,有一名脑瘫学生通过评估坐轮椅参加中考,考场按中心要求,考卷由教师帮他翻页、每半小时扶动一下身体,孩子最终考进了区重点高中。
倾情一生,周美琴担当残障孩子的筑梦人:把扶助他们“康复发展,回归主流”当作毕生使命,对残障儿童实施“高期望”教育。学校组建了聋人舞蹈队、特奥运动队,把学生带上了国际舞台;学校培养的聋生,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学、南京金陵科技大学等;更多智障孩子学会了自食其力,让家长看到了希望。
“挫折时,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学校一名残疾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周美琴说,“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老师略微夸张的口形,演绎出震撼心灵的声音;老师熟练优美的画笔,描绘出缤纷美丽的天地;老师丰富灵动的表情,奉献出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这是一首献给特教教师的诗篇,也是周美琴的真实写照。她用大爱,温暖着一群人、温暖着一座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