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聚焦“五位一体”新举措 攻克移风易俗老问题

——西南石油大学开启志智双扶新模式助推彝族同胞拔穷根

2019-10-14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收藏

  凉山州金阳县是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定贫困县,2011年被列入国家乌蒙山连片扶贫地区县,2017年被确定为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西南石油大学定点帮扶该县天地坝镇新寨子村。对此,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率队深入调研,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布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基础教育、选派干部等5个方面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着力攻克移风易俗难题,切实解决群众脱贫致富思想根源问题,有效助推金阳县打好脱贫攻坚战。学校的扶贫工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

  一、项目背景

  金阳县位于凉山州东部边缘,东、南面与云南省昭通市隔金沙江相望,西与布拖县相邻,北与雷波、昭觉两县接壤,县城距成都680公里,距西昌220公里,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地理区位因素导致区域性贫困特征异常突出,是吸毒和艾滋病的重灾区。新寨子村位于金阳县天地坝镇北边,距县城20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属高寒山区彝族聚居村,地势陡峭,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扶贫工作组初到该村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403人,贫困户比例高达59%。群众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严重,对照村退出标准,该村无支柱产业、集体经济、安全饮水、卫生室、文化室、通讯网络,群众深度贫困。

  通过细致深入的调研,学校判断,凉山彝族地区社会形态“一步跨千年”,遗风陋俗引起的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才是横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要带领新寨子村群众摆脱贫困,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固然重要,但着眼长远的根本之计还在于解决贫困群众的思想根源问题,让他们转变思想,破除陈规陋习,牢固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基于此,学校本着“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原则,按照一切有利于促进彝族同胞移风易俗的思路开展帮扶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基础设施,筑牢移风易俗硬件

  一是实施高山安全饮水工程。该村长期缺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都成问题,也就养成了不洗脸、不洗手、不洗澡、不洗衣服的习惯。学校出资将位于海拔3000米处的山泉水引水下山入农户,接上自来水管,不但解决了群众多年用水难题,还借机在村里开展了讲卫生“五洗”(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活动,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方式。

  二是实施板凳工程。彝族同胞的典型特征就是披着查尔瓦席地而坐,为了把他们从地上请到板凳上来,政府曾经搞过板凳工程,但是由于送的是木板凳,大多被群众砍了当柴烧。学校为每户村民配置了5个金属方凳,引导他们养成了坐板凳的生活习惯。

  三是实施光亮工程。据当地干部介绍,彝族同胞晚上基本没有娱乐活动,连电视也不怎么看,这也间接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最多的一家人生了11个娃。学校在村主干道路、主要活动场所安装了功率大、辐射面广的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行及晚上开展民俗活动、看坝坝电影等,逐步改变彝族同胞的夜生活。

  四是改善公共环境。该村群众的老房子几乎都没有厕所,更别说垃圾池,彝族同胞长期养成“拉生态屎”“屙生态尿”的习惯,垃圾随处乱扔。学校在该村修建了2个公共厕所、3个公用垃圾池,引导群众文明如厕、集中处理垃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推进全村“四好”特别是“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

  五是集中办理婚丧嫁娶。彝族同胞信奉厚葬薄养,面子思想深重,红白喜事喜欢大操大办,曾经有个群众办丧事杀了100头牛,结果一半以上都倒掉,造成巨大的浪费,也加深了贫困。学校在村里修建了民俗活动场所,配备了20套桌椅和大量餐具,引导村民勤俭节约,集中办理婚丧嫁娶,不杀牛羊等大型牲畜,同时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创新发展产业,夯实移风易俗基础

  不发展经济,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按照“产业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学校把培育和壮大种植业、养殖产业作为扶持重点,探索产业化扶贫项目,助推贫困户牢固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实现持续增收。

  一是整合资源抓种植业。按照金阳县“立足生存抓林业、立足产业抓造林、立足涵水抓绿化”战略,学校指导新寨子村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营建核桃林2300亩、大红袍花椒林2000亩、华山松林1400亩。依托合作社,组织群众大力开垦土地,加强农技培训与指导,实施标准化林下套种“春薯秋菜”378亩,推进长短结合,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动员全校师生大力开展农产品回购,2018年度采购新寨子村和金阳县农产品100万余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领,群众不仅通过产业、劳务、分红实现了家庭的增收,还将传统的玉米种植、马铃薯耕作模式向核桃、大红袍、猕猴桃经济林种植、同时林下套种“春薯秋菜”的现代立体林业转变,完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和产业模式升级,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2018年9月,凉山州核桃林下套种“春薯秋菜”立体经济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新寨子村举行,该模式逐步被全县、全州借鉴推广。

  二是创新举措抓养殖业。根据新寨子村多为高山和二半山、野猪数量较多以及彝族同胞养殖家畜不喜圈养擅放养等特点,实施了以“借猪还猪,借鸡还鸡”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特色养殖帮扶措施。例如:学校出资购买猪和鸡,借给每户贫困户1头能繁小母猪、20只小母鸡进行养殖,学校与村、户签订借养三方协议,待租借期满后贫困户将等价小猪和小鸡还给村上,作为村集体经济所有,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猪和鸡自然死亡,贫困户不作赔偿。由于猪和鸡都是借的而不是送的,有效防止了贫困户把猪和鸡吃掉,确保了项目能够持续实施,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勤劳致富问题,还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问题,为该村2019年退出贫困村打下基础。项目实施以来,贫困户共从村上借走了103头能繁母猪和490只乌骨鸡,年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较大地改善了生活水平,较好地提振了精神面貌。该村走出了一条针对大凉山独特地形地貌和人文气候而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道路,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三)狠抓技能培训,优化移风易俗软件

  发展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不是长久之计,长期呆在闭塞的大凉山又限制了年轻彝族同胞开阔眼界、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想,所以学校把智力扶贫尤其是加强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便于外出务工、具有持续增收能力作为移风易俗、挖断穷根的重要手段。2018年,学校出资近35万元在成都神力工程机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举办了金阳县青年农民挖掘机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50人,全部通过考试并取得省安监局颁发的“工程施工作业操作证”;在新寨子村协调组织了烹饪和焊工两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培训100余人次。这两期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金阳县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通过技能培训,仅新寨子村目前就有104人外出务工,其中1名群众在广东打工已经月收入上万元。

  要想群众摒弃遗风陋俗,首先是干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帮助金阳县基层年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本领,学校于2018年7月出资近10万元举办了金阳县乡科级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学员32人。由于培训效果非常好,应金阳县委组织部的请求,2019年5月,学校又在校本部为50名金阳县年轻公务员举办综合能力提升暨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

  (四)扶持基础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老一辈的陈规陋习容易传递给下一辈,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恶性循环。学校着眼长远、发挥教育优势,始终把扶持基础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但对彝族小朋友进行习惯养成的改造,还通过小朋友影响了其家人,实现“小手牵大手”,全家养成好习惯。

  一是升级教育硬件。学校对村小进行了修缮改造,购置了新课桌椅,更换了黑板,新建了图书室,改建了食堂,配置了餐具。由学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同心专家手机彩票网团西南石油大学精准扶贫分团的老师们还自掏腰包捐赠了电脑、投影仪、校服、书包、文具、图书和体育用品等。学校还协调资金20万元修建了村幼儿园,并捐赠了书包、图书和玩具,落实“一村一幼”政策,解决学龄前儿童上学难和彝族小朋友过汉语语言关的问题。

  二是设立奖助学金。学校与金阳县签订协议,每年在金阳县中学、天地坝镇中心校、桃坪乡中心校和新寨子村小学设立“西南石油大学奖学金”(共计14万元)。在村里设立“西南石油大学励志助学金”,对贫困户中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或中职中专)、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或高职高专)的学生给予资助,帮助其解决一定的经济困难。2018年,村上1名贫困生考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该村大学生零的突破。

  三是优待基层教师。为抓住“教师”这个关键,鼓励村小和幼儿园教师扎根基层、潜心教学,稳定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校认定村小和幼儿园的教师为荣誉职工,每月发放2000元工作补贴,在重大传统节假日,根据本校情况向其发放福利。同时,签订协议建立制度,对他们的工作时间、态度、成效等提出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选派优秀干部,配强移风易俗发动机

  干部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任何好举措都需要得力的干部去抓落实。加之彝族同胞的“等靠要”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根深蒂固,如果没有得力的干部在一线推动具体工作,学校的帮扶计划就可能成为空话。因此,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干部选派及管理工作。

  组织部严格制定了扶贫干部遴选条件,在校内后备干部中进行公开选拔、优中选优,通过自主报名、资格审查、个别谈话等环节,产生了扶贫干部后备人选报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先后遴选10名政治素质强、作风过硬、担当尽责的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综合帮扶队员、乡镇党委副书记、县委副书记等职务。扶贫干部发挥智力优势,积极融入一线扶贫工作,落实学校的帮扶计划,指导和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例如:饮水工程建成后,驻村干部带头示范,手把手地教会贫困群众“五洗”;光亮工程实施后,驻村干部要定期组织农民夜校、坝坝电影等活动,逐步引导群众丰富夜生活;“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实施后,驻村干部定期要去贫困户家中巡查,督促贫困户精心养殖,监督其不将猪或鸡吃掉;对村小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资助,驻村干部要负责对他们的工作时间和状态进行监督考核,等。

  三、主要成效

  在学校用心用情用智慧的大力帮扶下,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群众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空前高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新寨子村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种养殖业日趋成熟,基础教育蒸蒸日上,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被金阳县评为“两学一做”示范村。学校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手机彩票网网、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成都商报、凉山电视台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校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先后有7名扶贫干部得到省、市(州)、县表彰。2018年6月20日,学校作为全省唯一高校代表在西昌主会场参加了省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2018年8月30日,学校在313家省直部门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暨帮扶机构负责人培训班上,作为8个单位之一进行了大会发言交流。2019年5月24日,学校在2019年度全省高校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上,作为5所高校之一进行了大会发言交流。

  四、主要经验及推广价值

  一是必须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帮扶单位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在提高“造血”功能,不能只顾眼前、搞短平快,既要解决眼前现实问题,又要解决长远根本问题。

  二是选择项目必须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学校没有资金和项目上的优势,经不起折腾和浪费,资金和项目投出去必须要见成效。同时,项目一旦失败,将会对贫困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严重打击。

  三是项目实施必须接地气。帮扶项目除了力求精准以外还要接地气,不能净搞“高大上”,一味追求高投入、高回报、“一口吃个大胖子”,要让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惠。

  四是必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让贫困群众增长见识、看到差距,不能总是沉浸在披着查尔瓦蹲在路边喝啤酒的“幸福”和“满足”中。同时,要让他们在好习惯和好风气中得到实惠,积极主动追求美好生活。

  五是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向因懒致贫说“不”。通过选树脱贫典型,帮助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那就是向懒惰宣战,转变“等靠要”思想,走勤劳致富之路。群众转变观念后,不仅促进了村里的产业发展,还大大加强了劳务输出,拓宽了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