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票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彩票网

依托新职农水产专业学历教育平台助力精准扶贫出成效

2019-10-14 来源: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收藏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一、项目实施背景

  农村美则中国美,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民富则中国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推动中国扶贫战略实现重大转变,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

  精准扶贫,扶人扶智。扶贫的本质是“扶人”,关键在于“扶智”。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1月,福建省启动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我院成为福建省唯一一所新型职业农民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大专学历教育承办院校。

  扶贫脱困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在促进精准扶贫的实现上有着特殊优势,其摸底、造册、培训、管理与认定等一系列流程,与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及精准考核的四大环节高度契合、一脉相通。为此,生物技术系紧跟国家扶贫战略的重大转变,依托学院承担福建省“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整合校内外资源,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基于精准扶贫战略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及其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与示范效应,逐渐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之路,创新之路。

  二、项目基本情况

  依托我院承担福建省“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1月启动,2013年4月进入实践阶段。经过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和培育实践,实现了从“精准扶贫”到“精准培育”的跨越提升,取得了贫困新型职业农民“识得准、招得来、学得进、用得上、干得好、脱得贫”的显著成果,社会辐射广泛,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项目首提“两试两补”精准招生、“种子”与“星火”培育目标定位等新理念,首创精设模式、精定课程、精编教材、精选教师、精造资源、精用教法的 “六精”培养新模式,建立了具有精准扶贫接续教育鲜明特质的长效保障机制,改革创新的力度大、程度深,具有独创性,对当前精准扶贫战略下的教育扶贫具有独特的推广价值。

  全新的精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在国内同行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以头版头条位置予以报道,先后有10余家手机彩票网媒体在国家、省、市级各级平台对我院成果21次宣传报道,引起极大反响。全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院长姜大源教授对我院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取得的效果给予肯定,认为我院的农民学历教育理论上有创新,实施上有举措、对实现教学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对水产专业教育精准扶贫有重要示范作用,在全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三、项目实践与成效

  1.创建“两试两补”精准招生

  基于招前摸底,探索将部分贫困农民列入培育行列,采取“笔试+面试摸底+补漏补缺”即“两试两补”模式(见图1),对福建省23个重点扶贫县及贫困农民实施重点倾斜(见图2)。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新农班2013级-2019级学生招生总数2139人,其中23个省级贫困县的学员人数达到1001名,占总人数的46.8%。

图1. “两试两补”精准招生模式

图2. 福建省省级贫困县生源分布图

  2.确立“种子”与“星火”培育目标定位

  把“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与“社会帮扶,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精准扶贫的两项重要基本原则,紧密结合养殖发展水平、养殖经营方式和农民学习需求,分类型科学制定了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目标,逐渐探索出水产养殖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水产养殖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两类特色鲜明的培育定位(见表1)。

表1.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两种培育目标定位

  3.构建“六精”教学运行机制

  从精设模式、精定课程、精编教材、精选教师、精造资源、精用教法等“六精”联动上进行精心组织实施,重点根据培养目标,把农民的需求放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位置,突出教育为现代水产发展手机彩票网,为农民创业脱贫致富手机彩票网,推动从“学历教育”向“产业教育”转变(见图3)。

图3.“六精”联动

  (1)精设模式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提高与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理论授课、基地实训、弹性学制、学农交替、学分累积、毕业双证””的“5+2”教学模式(见图4),通过3-4年的系统培养,精心打造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理论授课: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部分。

  基地实训:全省有30多个现代渔业示范县,150家“水乡渔村”,300多个现代渔业实训基地,供学员生产实践。

  弹性学制:学制三年,经申请可延期1年。

  学农交替:根据水产养殖时令特点采取半农半读,使学员学习和务农实践交替进行。

  学分累积:实行学分制。以学时数考核学习量,以学分认定学习成果。每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学员只要累计修满1880学时、获得110学分即可毕业。

  “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模式:目前已获得大专学历毕业证书1166名,已具备从业资格,获得水生物病害防治员等高级工等国家渔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1339人次,占全部毕业人数的114.8%(部分学员获3本证书)。

图4. 精设新型职业农民“5+2”教学模式示意图

  (2)精定课程

  基于新型职业农民需“懂科技,善经营”的特点,准确把握需求,创新专业课程设置(见图5、图6),强化了农民实际生产经营中急需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开设了实际生产经营中迫切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识和亟待提升的能力相关的课程,如《信贷实务》等。面授培训期间,学员可以根据需要“点餐”,让老师进行单独或小集体辅导,即开展“学员点菜,老师下厨”式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见图7)。

图5. 海水养殖方向课程体系

图6. 淡水养殖方向课程体系

图7.“学员点菜,老师下厨”的菜单式课程体系

  (3)精编教材

  从培养目标出发,科学选用最前沿最实用的培训教材,增强应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突出易学、适用特色。目前已完成各类规划教材《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类增养殖技术》、《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等12本(见表2、图8)。

表2. 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师主编的“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系列教材以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为基础,以全面训练、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标,结合突出适用性,图文并茂,符合高职学员认知特点。

图8.主编的“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图示

  (4)精选教师

  结合不同的培育对象,精准匹配不同类型的师资,有针对性地从师资库中遴选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开展教学培训和跟踪手机彩票网,因材施教,同时还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为学员传经送宝(见表3、图9)。

表3. 为学员授课的行业企业专家

图9.台湾著名的观赏鱼专家陈明仁先生直播现场

  (5)精造资源

  作为联合主持单位,与21家高职院校和25家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级职业教育“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学资源库”建设,2017年9月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学资源库备选库(见图10),2018年入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全国排名第一名)。目前,资源库已精心打造了72662个素材,其中2100条视频,PPT与动画2300条,图片与文本 4050多份(见图11)。

图10.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整体设计

图11.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图例

  (6)精用教法

  利用国家级职业教育“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农忙时节,以手机“云课堂APP”为主(见图12),学员通过手机在“田间地头”随时随地点击“云课堂”在线学习,实时通过传送文字、照片与视频等方式咨询问题,并及时得到专家回复。农闲时节以“线下”面对面直接交流为主,这种“线上线下”配合的“混合式”教学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力。

图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创建“导师团”等接续精准帮扶机制

  对学员进行回访,创建新型职业农民跟踪“导师团”制度,加强“后培训时代”的跟踪手机彩票网(见图13)。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库”资源,帮助学员开展经验交流、信息分享、技术研讨、产销对接等活动,做好农民的线上跟踪手机彩票网,根据养殖周期提供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信息手机彩票网,为后接续培育建立了长效机制保障。

图13. 我院“导师团”接续帮扶项目

  四、项目特色与创新

  1.特色

  通过“扶志”、“扶智”建立长效脱贫教育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从传统 “学历教育”向“产业教育”转变。根据“识得准、招得来、学得进、用得上、干得好、脱得贫”培养目标,不仅授之以“渔”,还授之以“渔具”,以实际项目带动农民发展,有效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2.创新点

  (1)提出了基于精准扶贫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的新理念

  从精准扶贫战略思维出发,首次提出了“两试两补”精准招生、“种子”与“星火”培育目标定位、“六精”教学运行机制与“导师团”等接续精准帮扶机制的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将精准扶贫理论全面、系统应用于大专院校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探索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助力扶贫脱贫国家战略的新路径

  根植于教育扶贫脱贫,开拓了“精准扶贫”融入扶 “志”与扶 “智”培育的新路径,从精设模式(“5+2”模式)、精定课程、精编教材、精选教师、精造资源、精用教法等“六精”联动上进行精心组织实施,实现扶 “志”与扶 “智”教育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内化成学员的创业脱贫致富精神,激发学员的社会责任感。

  (3)创建了具有精准扶贫接续教育鲜明特质的长效保障新机制

  通过将“导师团”制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创建了具有精准扶贫接续培养长效保障的新机制,推动了“扶上马送一程”的“结对子”扶贫与“一户一策一帮扶”模式的有序开展,确保了“后培训时代”的接续教育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五、项目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1.提出了新模式

  该项目创设“两试两补”精准招生,创立“种子”与“星火”两类人才培育目标定位,实施 “混合式”、“点课”教学方式,创建 “导师团”制度等长效保障机制,成功探索了由传统 “输血式 ”教育扶贫向“造血式”教育扶贫转变的新模式,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相互耦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经验和借鉴价值。

  2.培育了新农民直接和间接带动1000余户脱贫

  直接受益农民学员2139人,其中23个省级贫困县的学员达到1001名,占比46.8%,获大专学历毕业证书1166名,获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等职业资格证书1339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1000余户脱贫。学员脱贫扶贫的能力普遍增强,示范引领作用凸显。来自省级贫困县清流县的嵩口镇沧龙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志仁学员,先富后不忘带动同村走向共同富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多元,水产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500亩,年产商品鱼3800多吨,产值达3500多万元。同样来自省级贫困县的连城县益丰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吉明学员,帮扶了12个贫困户开展池塘养殖而脱贫,其专业合作社获“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县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无公害养殖基地”。陈志仁、李吉明同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见图14),其中陈志仁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见图15)。

图14. 陈志仁、李吉明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图15. 陈志仁学员(第三排右起第2位)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3.推广了新技术

  以李林春教授团队的创新成果拍摄制作的“养鱼也要低碳”与“玻璃缸里循环水养鳗鱼(上、中、下)”两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播出。2018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播出的《揭秘爱钻泥的蛏子》(见图16),报道了我院黄瑞、黄标武团队研究推广的近江蛏项目。在部分新农学员的参与下,我省龙海、福州以及上海崇明岛等地推广近江蛏滩涂及池塘养殖面积超过5000亩。

图16.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播出的《揭秘爱钻泥的蛏子》

  六、下一步更大范围推广实施

  1.通过协会组织进一步拓展教育精准扶贫渠道

  2013级农民大专班学员联合185个会员单位,创立福建省省级协会——“福建省淡水养殖协会”(见图17),在提升我省淡水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精准扶贫的渠道和示范作用,通过协会“1+1帮扶”活动,目前已累计帮扶225户脱贫,未来通过该组织进一步扩大帮扶对象,每年实现185户通过渔业致富。

图17. 福建省淡水养殖协会成立及交流现场

  2. 通过校友会组织进一步拓展教育精准扶贫渠道

  利用拥有数千人的水产校友会,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利用校友石斑鱼与对虾种苗与技术资源优势,推广成熟案例,通过产业带动帮扶(见图18)。并利用100周年校庆之机,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图18. 水产校友会交流会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