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伴随着《校园的早晨》青春洋溢的旋律,12月1日,“我和我的学校”网络主题接力活动启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3校率先推出微视频,用青年学生的视角,带领广大网友感受学校、国家这些年的发展变化。紧接着,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河南、浙江等省市的学校纷纷加入接力,在各校新媒体平台推出微视频,一场从青春视角、用青年行动讲述国家变化和自己感受的行动在全国学校中传递开来。
从颐和园路五号到云南省弥渡县 学校的边界在拓宽
“北大是常为新的。”这是鲁迅先生曾经对北大的评价,亦是百年之后北大日新月异校园文化的精准写照。
此次北京大学《我和我的学校》微视频,以“十三五”期间北大支援云南省弥渡县脱贫摘帽为主线,以来自云南弥渡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许昊和北京大学挂职干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勤劳村驻村第一干部魏培徴为主人公,讲述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的变化。
对许昊来说,学校是她在大山深处时的梦想。身处燕园,许昊体验着北大每一天的创新,体验着新思想、新发现为古老的学校注入的新鲜活力。
对魏培徴来说,作为挂职干部,虽然远在西南边陲,感受到的却是学校边界的拓展。“每年学校选派优秀毕业生前来云南支教,将最新的扶贫政策、理念、资源带到弥渡,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亦将最新最热的话题带来弥渡,与大家分享。”魏培徴说。
从颐和园路5号,到云南省弥渡县,学校的边界扩大着,常新的校园精神被带到更多、更远、更需要的地方。
创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既是弄潮儿,也是追梦人》的微视频记录了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下,学校涌现出的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
“我是在学院这么多专家教授扎实的研究基础上孵化出来的一棵小苗,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强大支撑,我才有机会在众多双创项目中脱颖而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赵文祥这样讲述自己的5年成果。
谈到过去5年的改变,赵文祥说:“我觉得成长在一个鼓励创新创业的新时代非常幸运,过去5年,我从一名在读博士生成长为一名生物医药行业的创业者,借助学校双创平台,公司与多家药企达成了总金额达5500万余元的研发项目合作。我们在疫情期间研发的全人源中和抗体,已成为国内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核心原料的最大供给源。”
不少同学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创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要。”
用科技引导创新也成为很多高校微视频的焦点,击中了很多学生科技报国的心。
“我国第一艘高校海洋科考船‘嘉庚’号开展重大科研调查29航次,总航程8.6万海里。”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2019级博士生倪司麟说:“这艘凝聚着厦大无数老师心血的船,让我坚定了继续做海洋科研的决心。”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教书
陕西师范大学的微视频《答卷》记录了一名普通大学生从入校、在校成长成才再到西部支教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学子真切体会到了“西部红烛精神”的真谛,立下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教书育人的宏大志向。
就像该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7级公费师范生刘倩所说的那样,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在师大的时间轴上悄然发生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校更是停课不停学,利用自身师范教育优势线上帮扶战疫一线工作人员子女。“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我也即将走上三尺讲台,为祖国基础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我们是西部红烛,为祖国闪耀,我们是师大学子,为中国而教!”刘倩说。
据了解,此次“我和我的学校”网络主题接力活动,通过微视频接力联动的形式,旨在让全国的青少年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身边的故事深刻感受伟大祖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建设成就,积极畅想“十四五”及2035年的美好蓝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