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无愧的师德标兵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周静
汪金权同志扎根山乡,23年倾心教育、淡薄名利、捐资助学、坚守清贫,展现了一位优秀的山乡教师形象。他是我们全省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标兵。
汪金权同志具有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他献身事业,甘当人梯,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汪金权同志具有淡薄名利、甘于清贫的人生境界,他始终保持艰苦的作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汪金权同志具有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以自己的行动推动社会的建设;汪金权同志具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他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立足本职。
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对学习、宣传好汪金权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学习好、宣传好汪金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汪老师先后获得了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师德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人民满意教师等荣誉称号。去年教师节,汪老师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为汪金权老师颁发了奖牌,汪老师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汪老师以他大别山下23年的坚守,以其照亮他人的电线杆情怀,以其桥梁精神,为人师表,堪称师德典范。他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踏实教学,认真工作,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他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汪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四不原则”,从培养人才入手,设置了课堂的“五会”目标,要求自己对每一届学生都有新的教案,同一篇课文每一届学生都要听到不同的内容。他给予升学有望的学生和那些不能够走进大学的学生是一样的爱,一样地让他们学有所成,每一个学生在汪老师的心中都会留下一份独有的地位。多年来,在汪老师的努力下,他带的学生语文成绩在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蕲春县,虽然四中的教学水平属于中等上下,但是这个学校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汪老师教过的学生先后有1200多篇作文在报刊上发表,有多人参加全国全省的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有一大批学生能够写一手非常漂亮、规范的汉字。从1993年开始,汪金权老师就潜心研究主编和参与编写了6本教学辅导用书。这些都和汪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分不开。
我们这个座谈会的主题就定位在对汪金权老师教育思想进行研讨。因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于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学习更多的是着眼于师德、师风方面的挖掘,而汪老师在20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从汪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汪金权同志独特的教育思想,这和他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典型事迹一样难能可贵,更值得我们去总结、提炼、宣传和推广。
让汪金权的事迹影响更多教师
武汉大学教科院教授 胥青山
汪老师的确是我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荆楚大地上的教育明星,也是我们学习的师德模范,可以说是净化人们灵魂的榜样。汪金权老师的事迹让我感到震撼,真是没有想到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下,还能够有汪老师这样默默扎根在山乡、全身心付出的人。汪老师的事迹很多,我觉得集中到一点说,他是一名普通教师,一名大山深处的教师,他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人生的规划师,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是学生心中永远不灭的一盏明灯。作为教师,汪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他周围的学生。汪老师深深地知道他的教育使命,他在学校的20年里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他的以大爱大义为核心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爱教师、爱教学、爱学生、爱山区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将自己的青春、生命、知识、才华以及微薄的工资都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爱得执著、爱得真诚、爱得深刻、爱得久远、爱得无悔。正因为他的这份爱,才使得他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在汪老师心里,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差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所以汪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极力帮助学生找到成才成人的方向;他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进步中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快乐。因此从汪老师的角度看,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多么苦,他是从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那种快乐、那种欣慰,就是睡觉他也能睡得很香。
汪老师在课堂上从不拖堂,从不布置作业,而是精心地设置课堂教学。他的“五会”——会讲话、会写字、会读书、会作文、会考试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法,使得语文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他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效果得到了增强,内容得到了开发,所以他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而是成了一种成人成才教育;他从事的不光是语文教学,而是将之扩展到了一种育人的深层境界。
汪老师有克己助人、以身作则为行为规范的德育观。他的行为举止影响着周围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他不仅影响着跟着他的学生,同时也影响着本校的教师。而且从现在推而广之,更大范围地传播汪老师的事迹后,会进而影响全省乃至于全国的教师。这对于净化当前的社会风气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做一个有精神的教师
湖北大学教授、教育学院院长靖国平
我和汪老师是校友,而且我们都来自大别山,所以感到非常亲切。我觉得短时间内很难对汪老师的教育思想做一个归纳和疏理,但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和描述:汪老师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一位大别山精神的标志性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汪金权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我觉得汪老师身上有四种精神,这些精神跟他的思想和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第一是主体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思想,我们叫做主体教育思想。汪老师自己也讲到了要培养有爱心、有尊严的学生。这种描述好像是不经意的,但我觉得他是发自内心的。静待花开,就是遵循儿童成长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让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唤醒生命之自觉,唤醒主体意识,唤醒他创造性的学习,这都是主体教育中很核心的内容。如果说从汪老师的语文教学来看,他秉持的就是一种基于学生成才和成人的大语文教育思想,这里面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前五分钟是一种形式,但指向的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目标。他创造出的情景是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之间的充分教学互动。我很感动于汪老师在那样一个贫困的地方能够坚守这么长时间,用思想点亮思想,这些都反应在他的主体精神里。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崇高的,也是符合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精神。
第二是人师精神,这就是育人为本的老师,或者是育人教书的老师。应该是育人在前,教书在后。育人是目标,教书只是一个手段。汪老师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心中有人、有学生、有不同的学生、有学生的需求。戏曲家常香玉认为戏比天大,袁隆平讲究的是地比天大,汪老师专注于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人比天大”。我想,在贫困地区教书,汪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有学生生命的成长,有静待花开这种教育的自觉,这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我觉得教师的劳动是具有宗教般的价值,甚至整个教育工作都有全人类宗教的性质。我们在汪老师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这其实也是一种甘为人梯的精神。
第三是大爱精神。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的爱不同于母亲对孩子的爱,而是一种基于规律的、反映特色的对学生发展的期待。汪老师当然是爱学生的,他的这种爱是一种引导性、鼓励性、矫正性的教育力量,而不是简单地为学生做一点好事;这种爱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强烈教育期待的情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通过这种爱,让学生获得了尊重、激励与爱的传递和交流,也获得了爱的分享。我们很多老师并不缺乏教育的情感,也不缺乏对学生的感情,但是真正要做到真诚、人道、善良、宽容、平等、执著的层面,是很难的事情。
第四是返璞精神。在如今人们都奔向都市生活的大潮里,汪老师的“反作用力”是微弱的、逆风前行的。这种力量看似不合时宜,而且是个体化的,但其社会意义在于他试图弥补和缝合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断裂。我们描述一种返璞精神是在一定意义上“洗净铅华返璞归真”的精神。汪金权要把大爱送给那些最需要爱的人,这种对于改变社会结构、改变社会现实的社会责任担当已经超出了教育学的价值。
他的教学风格像大山一样朴实
湖北省教研室教研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秦训刚
我试着对汪金权的教学材料进行了解读。第一,他的语文课程观,可以从培养人的素质来诠释。育人是看不见的,汪老师从这个角度思考怎样把课程平台打造好。他自己功底深厚,思维独立,所以文本的课程经过他的解读、选择和处理,培养了一届届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朴实的价值观。他把写作变成孩子们成长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他坚持著名的课前五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乐于表达的习惯和敏捷应对的能力,演讲成为了汪氏课堂中的重要元素。可见,全方位地实现课程优化,让不同资质的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成才、成人,体现了他观念上的追求。我甚至这样想:汪老师的淡薄名利和语文教育的智慧,使他一站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门课程。
第二,汪金权老师语文教育观的基点是发展学生。他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全部在学生的发展上,他的语文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目标是让他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他培养学生关注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他给予学生尊严,不点名培养学生;他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愉快地写作、自由地表达;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感情,在贫穷的山区里他引导学生像对待生活那样对待语文,像学习语文那样热爱生活;他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他的教学是一种用热情点燃热情、用生命反省生命;他研究每一届学生的不同情形,不断更新教案,跟学生一同感受变化着的时代。因此学生们感觉缺掉汪老师的一堂课就是损失。
第三,汪老师的语文学科教学观崇尚实用,所以他的课堂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终生有用。他虽然出身科班,但是他的语文教学没有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陈词滥调。
第四,我认为汪老师语文教学的发展观是追求语文教学的自觉。他解读文本不是人云亦云,他的解释都能自圆其说,原因在于他思考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特定的复杂情景出发来分析问题;二是立足于现在来解读过去。在自我解释和调整中逐渐升华,让他享受到了语文教育的乐趣。
汪老师20多年来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语文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他的风格像大山一样朴实。汪老师的语文教育属于现在更属于将来,我觉得研究他的语文教学的意义就在这里。
愿更多教师像汪金权那样有所创新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涂艳国
汪老师是我们的校友,我们感到非常自豪。他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以后,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
过去我对汪老师也多少有过一些接触和了解。总体上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师德楷模。今天我们想更多地挖掘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这个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像汪老师这样具有高尚师德的人不只一个,但从整个时代的要求来看,我们要更多宣传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教育作贡献的教师。在汪老师身上,除了高尚师德这一面,工作中他确实是一位创新型的教师。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通过积极的创造,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了好的学生,确实值得总结、挖掘和研究。在这个方面,很多老师是可以学到的,所以更容易推广。汪老师的探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从实际出发,同时还体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他课堂教学的目标“五会”。语文学习一般是听说读写,学外语也是这个要求,而他要求的“写”却不一样:不光是会写作文,还要会写字。很多从事语文教育的专家可能更有体会,现在很多学生的字越写越差,到了研究生很多字都拿不出手。按道理练字应该是在小学阶段,现在的问题是前面的工作没做好,所以到他的手里又要来抓。“五会”里还有一个“会考试”,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实际。再好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如果不能应付考试,就很难说你教得好。汪老师把会考试也当作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我觉得是符合实际的。现在很多老师教书单纯就是为了考试,而他强调的是学习了其他的内容反过来又利于考试。我觉得这是汪老师比别的老师高明的地方。
汪金权根据先进科学的理论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很多都是细节,但是一位教师把一个个细节做好了就成了大事,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比如说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他们是叫“说话”,而我们的教育整体还不够重视;他批改作文不过夜,这个在教育里就是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起着很好的作用。很多细节他确实做得非常好。
如果扩大一点,我想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就是人本的教育思想,确实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尊重、关心、爱护。而教育研究里强调得比较多的主体教育,又不光是以学生为本,更具体的是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学习的主体。像汪老师慢慢地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在方法层面将“主体”体现得非常一流。一方面是他自己在创造,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去创造。所以我觉得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思想发展的精髓。
现在汪金权成了名人。他过去20多年的探索,取得和积累了很多成果,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我希望他现在再回过头来接触一些理论,再反思自己的实践,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教师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坤庆
汪老师的所作所为,其中包含了教师对自己职业境界的认同。这种境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功利的境界,就是你所培养的学生要学到有用的知识,要在考试中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包括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这就靠教师娴熟的职业技能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对教材、对学生的透彻了解,以及了解学生的心理,等等。一个教师有了这样的境界,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但是光有这种境界是不够的。二是道德的境界,很显然这就超出了把学生当工具的想法,而更多的应该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个人的奉献。这样你就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而且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作为教师,还应该有一个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审美的境界,即超越了功利,更多地把道德当作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在从教这样一个平凡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的价值,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职业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汪金权走的是一条与金钱、与权力相反的道路,这就是追求自己在人生过程中灵魂上的圣洁。我觉得汪老师在这个境界上堪称我们的榜样。这也就意味着汪老师不仅是一个师德的表率,更是做人的表率。
大别山精神感动荆楚大地
武汉六中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
汪金权老师的师爱,远远地超过了责任感。因为责任有一种自我要求、有一种监控,而爱却是发自内心的。汪老师的师爱普洒于大别山区,普洒于所有的学生,无论这个学生的家境好或不好,也不管他是别人眼里的优等还是次等,都享受了汪老师所给予的爱。汪老师的师爱不图私利,不带任何杂念。他是教语文的,很喜欢写作,他的书里收集的例子却有很多是偏爱物理、偏爱美术的学生,甚至于是最不喜欢语文、最不喜欢写作的学生,所以他的爱不带任何个人喜好和私心杂念,不图任何回报。
黄石七中校长、汪金权的同学叶甲友:
我跟汪金权老师既是同学、同乡、同行,还是同学科。我认为他是一位集善心、智慧、责任于一体的新时期新型的教师典范。他的教育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能够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征,将难以琢磨的语文课程变成使学生会说话、会读书、会考试的活动。我教语文很困惑:有时候做得非常好,教得非常多,学生成绩却不一定非常好,就是因为没有了解语文学科的特征。而老汪就能够把目标非常宽泛的语文课程变成活动课程。在课外,汪老师总是通过让学生练字,将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二是汪老师运用了一种建筑构造教育的思想,他知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学习高中课程的,因此非常注重初高中语文的衔接。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再讲解,让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
武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湖北名师萧兴国:
汪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把促进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他“五会”中的最后一会是考试,既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现实的需求,也帮助学生积极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我感觉汪老师在解决应试升学和素质培养这一矛盾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语文学习不仅仅是靠学德,而且要习德。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他应试的能力也自然增强了。所以我说汪老师的语文教学既有应对现实的法宝,又有实现教学理想的智慧,体现的是大语文教育观、人文教育观。汪老师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得益于他的好学。
蕲春四中校长石珍碧:
汪老师的教学不是唱独角戏。他的课堂里没有差生,只有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在他的课堂中,听到最多的是“不错”、“你说得有道理”、“很有想法”这样的话语。日常教学中,汪老师全面践行他的教学理念。课堂中的汪老师有分寸地把握和设计问题,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就是在考试中,汪老师也特别反对那种难为学生的考试,而是特别强调要让大部分学生从考试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进步的喜悦。同时,汪老师特别关注教学效益,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上有所进步,更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