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2日
《教育部通报》第10期
今天,教育部在这里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把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引向深入。
近年来,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工作。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要办面向人人的平民教育。陈至立国务委员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于今年4月亲自到安徽铜陵调查研究,要求我们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推进力度,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深入研究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一系列措施。
教育部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专门制定了《手机彩票网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拉大的势头,逐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今天上午同志们实地考察了成都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展情况,刚才六位同志作了经验介绍,明天上午还有大会发言,陈至立国务委员将作重要讲话,这对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我就教育系统近期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讲几点意见。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是“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推进城乡、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的战略重点。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各地要把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强规划、统筹和指导,加强对推进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过程中,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切实保障学校运转和学生就学,将好事办好,好事办实。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要研究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关注“留守儿童”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起来,把解决农村学生辍学问题、大中城市择校热和乱收费现象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要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教育部门抓工作更多的是抓落实,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要抓落实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作机制并加大对具体工作的指导。基础教育工作比较具体,似乎都是“小事”,但众多的小事就构成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石。小事做不好,基石就不稳,基石就不牢。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承担起具体落实的责任,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同志要积极协助,具体推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充分协商、协调行动、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是要切实加强对具体工作的指导。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所在和差异程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和新的情况,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出切合当地实际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努力解决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不断摸索总结适合当地实际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抓好若干工作示范区,树立先进典型,带动面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制订标准,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努力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是要确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或完善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
一是要把标准的研究制订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国家标准,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重新制订或进一步完善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对学校建制、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与保障、校长与教师、课程与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和具体的发展标准。
二是制订或完善基本标准要体现国家“十一五”期间对义务教育的总体要求。办学基本标准要使学校的校舍能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宽敞明亮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的教学设施能够为每一个孩子上好各门课程提供必要优良的学习条件,学校的场地能够为每一个孩子参加体育、科技、文艺等活动提供必要的园地。校舍建设要继续强调安全、适用、够用,提倡资源共享,构建节约的、环境友好型校园。学校的校长要基本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的教师要基本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认真的教育态度、真挚的教育情感、崇高的教育理想,有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身心情感状态、成长发展趋势。
三是制订或完善基本标准要体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趋势。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制订标准要促进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要求,努力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义务教育。中部地区要全面推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逐步缩小区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制订标准要适中,使每一所学校经过努力都能成为合格学校。西部地区要全力以赴推进“两基”攻坚工作,制订标准符合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切实缩小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差距
不合格学校主要是指办学条件、组织管理、师资配备、校风学风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没有达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基本标准的学校。各地要把消除不合格学校、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作为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要任务来抓,认真研究解决薄弱学校问题,要组织力量对当地薄弱学校逐校进行评估分析,找出薄弱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是对硬件不合格学校实施限期改造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发展改革、建设、财政等部门,对于不合格学校,要在经费、项目上予以倾斜,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尽快使辖区内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都达到合格标准。可结合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来进行。
二是对软件不合格学校要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对因领导和管理不力形成的教育质量不高、社区群众不满意不放心的工作薄弱学校,要组织力量逐一会诊和指导,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加强薄弱学校队伍建设的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可采取调整领导班子、加强教师力量、合理配置生源等多种办法,尽快改变学校整体面貌。这也是缓解“择校热”问题的一个根本性举措,因为人们择校既“择硬件”,更“择软件”。区域内学校在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校风学风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一些原来的薄弱学校只在办学硬件方面做些改进,也很难在老百姓心目中一下子改变薄弱的形象,所以加强软件建设更为重要。如果薄弱学校的软件都加强了,择校现象就会大为改善。
三是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目前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下,首先要加大优质资源共享的力度,以共享促均衡。优质资源要打破学校和城乡之间的分割,从制度上、政策上、经费保障上保障学区内所有学校都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捆绑及校长、教师互相交流等方式,建立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制度,全面提升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适应各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乡村建制和人口变动等新的形势,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不合格学校。
四、加大教师对口支援力度,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有一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有一批好教师就能提高学校的总体水平。校长和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和合理配置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环节,消除不合格学校、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关键也是提高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地既要重视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整体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工作,又要重视城镇区域内校长、教师的合理配置和校际交流的工作。
一是要抓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工作。各地要抓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契机,进一步组织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经常性的渠道和机制,鼓励更多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送课、指导教研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带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在做好选派城镇教师长期支教工作的同时,各地要因地制宜拓宽支教渠道,组织开展短期支教、兼职支教等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智力支教活动。通过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巡回下乡送教,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带教或“走教”、“联聘”等形式,缓解农村学校紧缺师资不足的矛盾。要认真组织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
二是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各地要积极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办学水平高的学校跟岗学习、进修提高。要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教育课件,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认真做好县域内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规划;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统筹安排落实好其他城市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支教的工作。
三是积极鼓励并组织落实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手机彩票网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手机彩票网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手机彩票网西部计划”,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鼓励支持新任公务员和被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支教。今年国家又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这项改革是配合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的重要举措,对于缓解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紧缺状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水平,逐步改变农村教师队伍面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研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当地的政策措施。
五、加强信息化应用,普遍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按照常规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途径。现在关键是要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要把应用效益作为衡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准。现在农村地区还有许多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中小学和教学点,解决这些特别困难地区和学校的义务教育问题,是推进均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最便捷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远程教育手段特别是教学光盘播放,把优质教育资源送下去,既可以解决合格教师配置问题,又可以较快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学光盘的普及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主要任务,首先做到普遍使用教学光盘上课,并要认真研究解决普及应用教学光盘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尽快使更多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点利用光盘进行教学或辅助教学。
一是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教学光盘的应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进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普及。要经常组织教学交流活动,加强不同形式和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抓好教师利用光盘播放系统进行备课、教学、评估的环节,持续不断地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加强对教学光盘的应用模式的研究,指导农村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扩展教育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注意发挥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教学光盘的操作,学会应用教学光盘备课上课,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
二是要利用教学光盘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工作计划,针对农村学校主干课教师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学光盘的作用,大面积开好、开齐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音体美等课程,改进教与学过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教学光盘进行专题教育,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益,保证每套设备每周使用不少于20课时。
三是要进一步增加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的配备。各地要结合农村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加大教学光盘和播放设备进教室的力度。工程招标结余资金主要用于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增加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不得挪作他用。
四是要切实保证采购光盘的质量。要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采购教学光盘。采购的教学光盘主要配备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各学科、小班教学形式呈现、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都要配有相应的教学光盘和教师培训光盘,以便农村中小学选用。开发制作的教学光盘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符合国家发布的课程标准和各项要求,适应农村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需要。
近几年来,在城市学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发达地区城市学校已经进入城域网和校园网的时代,大中城市和县区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把它作为改造薄弱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尽快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
六、加快考试评价改革步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各地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中小学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有关要求,淡化升学竞争,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设较为宽松的环境。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各地要考虑人口变化因素及布局调整实际,合理设置学校,保障学生能够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都不得以各种形式的考试选拔学生。在小学阶段,取消百分制评价方式,代之以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避免百分制因区分度太高而可能给小学生带来的过度竞争和不利影响。
二是各地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目前全国已有550多个实验区在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改变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唯一标准的做法,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各地要继续努力探索和建立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积极探索和完善考试成绩等级制、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各初中等做法,减轻义务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缓解升学竞争压力,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七、完善政策制度,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制定配套政策和完善制度,运用政策杠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制度约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要梳理清理已有政策。各地要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要求,全面回顾、梳理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制度、措施。可能这些办法在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但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该调整的调整,该完善的要完善。
二是要重点研究保障政策。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研究制定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的财政投入、工资待遇、人事编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三是要重点解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制度不配套的问题。如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就要相应制定待遇衔接的配套政策,鼓励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就要相应制定均衡生源的配套政策,调动所有学校的积极性;完善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就要相应制定评价学校的配套政策,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蔓延的势头;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就要相应制定奖励惩罚的配套政策,防止区域内城乡、学校间的差距继续扩大。
八、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依法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加强公办学校改制工作管理,2006年不得再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对已改制学校进行清理规范,不搞“一校两制”,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义务教育阶段不再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不再以重点中学的名义开展招生宣传等活动。不要将实验班、特长班泛化,避免将“实验”、“特长”成为新重点的代名词。各地要对当地中小学举办的各种实验班、特长班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组织专家对办班效果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各种实验班、特长班,收费项目和标准应与普通班级相同,不得以办班为由额外加收费用。学校未经批准不得举办收费的各种班。
二是要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收费行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体制的地方和学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除此之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出台任何收费项目,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各种基本办学支出,一律在财政安排给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中开支,不允许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解决。不得向学生收费统一购买教学辅导材料和学具。不得要求统一购买校服、卧具,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向学生免费提供。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教育乱收费。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新机制的各项专项资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不得用于偿还以往债务。不得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对以往一些地方和学校通过收费解决教职工福利待遇的问题,要报当地政府另行统筹解决,严禁挪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要密切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后农村中小学可能出现的失学辍学生返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回原籍就读等新情况,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政府报告,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九、加强督导评估,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督导监测和评估是及时掌握义务教育均衡状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县级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监测、推进等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和遇到的突出问题。定期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省级要加强部署、指导、检查,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各地区相互交流和借鉴,对于工作突出的要予以表扬。国家也将建立相应的检查、评估和通报制度,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教育督导团也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制订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将评估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各地也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同志们,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责任,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引向深入,促进义务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