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发〔201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教育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手机彩票网文化遗产工作、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机制,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和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原则。坚持“均等便利”的原则,教育项目实施要做到广覆盖,保障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的文化鉴赏权益;把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机结合,增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机制创新”原则,以构建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使利用博物馆学习成为中小学校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主要任务
(三)开发教育项目。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突出博物馆教育特色,紧密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设计研发丰富多彩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博物馆教育课程可涵盖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要明确每个课程的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办法。
(四)建设教育资源库和项目库。可结合国家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博物馆教育资源分析,系统整理各地、各级各类博物馆的馆藏、展览展示、教育项目、数字化资源、研究成果,研究提炼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点,鼓励开发各类博物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和项目库。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广示范课程。
(五)加强课程教材中博物馆教育有关内容。进一步加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度,积极推动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教学中,增加博物馆学习环节。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等活动。
(六)实施流动教育项目。为使博物馆资源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博物馆学习,进一步提高流动展览教育项目的实施效果,各地文物部门要组织博物馆设计适合进校园、下基层的流动展览和教育项目,利用青少年之家、乡村少年宫等活动平台,精心设计开展经常性、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博物馆展示教育活动。
(七)实施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终端系统、电视电台及其它网络视频互动系统,进一步扩大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覆盖面,将现场教学以实时或录播的形式实现博物馆教育课程全面覆盖中小学校,将教学视频以光盘形式提供给远离博物馆的基层学校和学生,切实增强博物馆教育辐射力。
(八)加强博物馆教育资源统筹。各级各类博物馆要围绕青少年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加强资源统筹,设置充足的适合开展青少年教育的馆内场地,配套必要的教育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在设计实施基本陈列、展览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青少年教育项目的需求,在进行藏品数字化、智慧博物馆建设中,要兼顾青少年教育项目实施的功能。
(九)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联系,根据教学需要实施相关教育项目,配备专职辅导人员,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未实施免费开放的遗址类博物馆,应当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实行免费。中小学校要把教育教学活动与博物馆学习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文物、教育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年度规划,实施推进重点项目,协调落实日常工作,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利用“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职能,协调重大政策和重大问题。
(十一)加强师资培训。各地文物、教育部门根据实际举办不同形式的联合培训。通过教师研习会、双师课堂、教师博物馆之友会员等多种方式,增强博物馆教辅人员与在校教师的双向互动,使博物馆教育人员熟悉学校教育,中小学教师熟悉博物馆教育项目。
(十二)完善督导评价机制。将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项目纳入博物馆运行评估、定级评估、免费开放绩效考评等体系,纳入学校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