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认真贯彻《“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初步形成了“五点四线三力”的内涵发展模式,努力帮助特殊儿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一、布好融合教育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一是建设一批资源教室。芙蓉区先后设立了五个分区合理、设备齐全、互补性强的资源教室并投入使用,基本满足了区域内随班就读各类特殊儿童的功能训练需求。二是推出一个普特融合示范校。在育才东屯小学成立了长沙市首个普通学校特教班。截至目前,该校已有特教班3个,覆盖三个年级,配备了特殊教育专业教师6名,正式成立了“特殊教育部”,吸引了多个区县入校学习交流。三是遴选一名专业教研员。首次设立了特教教研员岗位,公开选拔了一名特殊教育教研员,专职从事特教教研工作,积极带动引领教师教科研能力整体提升,把融合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带进了普通学校和课堂。四是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由在编教师组成的送教上门志愿者队伍,共吸纳志愿者教师百余名,按照每月不少于4次的频率为区内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千次,并在疫情期间开展了线上送教。五是打造一个特殊教育微信公众号专栏。在芙蓉教育微信公众号开辟“守护星星的孩子”专栏,推出多期教师融合教育随笔,展示了教师的正面形象,树立了一批优秀融合教师榜样。
二、搭好融合教育发展的四条“生命线”
一是搭好师生结对的“爱心线”。区教育局联合区残联,对全区特殊儿童信息进行详细摸底,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专家评估意见、家长意愿等,确定安置形式、就读学校和辅导老师,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二是搭好家校协同的“团结线”。做好区内特殊儿童的家校互动,形成家长走进学校和课堂,教师走进家庭和孩子成长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同时通过芙蓉幸福网校、家庭教育工作室等方式打造家长课堂,向家长传播融合教育理念。三是搭好校际帮扶的“友谊线”。充分发挥育才东屯小学特教班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校际帮扶工作,接待了其他普通学校教师的观摩与交流,接收了多所学校特殊学生到校送训。此外,特教班老师还承担了区域讲座、送培到校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校际或片区随班就读教学研讨活动。四是搭好专家指引的“成长线”。主动聚集各类专家专业力量,与湖南师大特殊教育系专家连线,在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中充分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全体教师的特殊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与长沙市特殊教育研训中心和长沙市特殊学校深度沟通,送教师到特殊教育学校跟岗学习,同时邀请专家问诊把脉,对课堂教学、学生评估、资源教室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予以专业指导,提升教师实践和反思能力。
三、聚好促进融合教育发展的三个“生长力”
一是提升课程研发力。开发了适合特殊儿童发展的环境课程、伙伴课程、成长课程、康复课程等“普特融合”体系化课程,实现了“一人一课表”个性化的学习。二是提高课堂研讨力。依托区特殊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态组织开展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全区开展融合课堂公开课;定期举行送教课堂交流活动,努力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课题研究力。开创高校支持下的课题共研模式,让融合教育的实践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批普通教师和特教教师进行学术融合,在融合教育领域进行了多角度的课题研究。有效的课程研发、扎实的课堂研讨、深入的课题研究为融合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