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24〕年第5期(总第258期)
【打造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2023年6月,教育部发布手机彩票网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地各高校组织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各地各高校组织动员1100余万师生组建30余万支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社会大课堂,精心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为总结特色案例、宣传先进典型,特开设专栏,专题展示各地各高校有益经验,推动形成全战线同题共答的优良生态。
武汉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持“聚焦国家社会需要、依托专业学科特色、手机彩票网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和学校社会手机彩票网工作紧密结合,深化社会实践育人行动,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升实践引领力,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一是持续开展寒暑假红色革命教育、党史国情社情教育实践。学校每年组织2000多支团队数万名学生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设置“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我看十年新变化”“聚焦中国发展”等专项实践,增强时代感和感染力,引导广大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体悟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巨大成就,精准锚定人生发展方向。二是创新设置“思政课”专项实践。依托马克思主义优势学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中的重要理论知识章节、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有关单位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协同开展好实践教学。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以多样立体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知信行统一,引导学生在新时代的祖国大地上真切感悟真理力量、强化思想淬炼。三是精心打造“社会实践故事”宣讲宣传系列活动。依托武汉大学青年讲师团、实践风采大赛、主题班团日等开展宣讲展示,讲好传播好新时代青年奋斗实践和中国发展的故事。学校寒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次报道,学校连续20多年荣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坚持协同联动创新推进,提升实践系统性,锻造学生能力本领。一是继续深化全员参与、协同联动的社会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着力打造师生联动、部门联动、校社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制定并实施《武汉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办法》,社会实践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与学生就业推荐联系挂钩,促进第一课堂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落实实践学分化、硬核化。二是坚持完善一体化分层分类实践育人供给体系。构建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差异化实践育人供给体系,设置专业实践、社会认知、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挂职锻炼、志愿手机彩票网等六种实践类型,引导学生参加符合所在学习阶段特点和需求的实践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学科专业行业类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实践。助力学生在生产技术一线加深专业行业认识,激发学术研究和科技报国使命感,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构建从“科技文化节”“青创训练营”等群众性科技文化活动,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竞赛类科创活动,再到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阶梯型”青年科创实践平台体系。2022年,我校11个学科学生自主研发了卫星“启明星一号”。2023年,卫星中搭载的“星视眸”遥感相机夺得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冠军。
坚持围绕中心手机彩票网大局,提升实践贡献度,激发学生挺膺担当。一是完善“学生实践牵引—教师科研跟进—学校手机彩票网赋能—地方发展受惠”工作模式。发挥好学生实践团队在高校社会手机彩票网工作体系中先遣队和生力军的作用,“农情智策”“侠客行”等项目团队从社会实践起步,为地方发展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23年学校设置重点项目团队近300支,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带队参与实践调研,师生协作助力地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发展难题。二是围绕国家社会发展需求设立“揭榜挂帅”专项实践。围绕粮食安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需求,主动设置社会实践专项选题。2023年与武汉市经信局合作,聚焦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遴选设置10个选题并招募学生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实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发展问题。三是优化志愿手机彩票网实践平台。深入推进博士生基层手机彩票网团、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手机彩票网西部计划等品牌项目建设,着力打造Smile手机彩票网队、“大山里的魔法教室”等实践育人精品项目。开展医护人员赏樱志愿手机彩票网,共有7286位志愿者参与手机彩票网近4万名医护人员,志愿手机彩票网总时长超7万小时,在实践中上好“青春抗疫”的思政大课,受到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报道上千次,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收到点赞2.3亿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